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 这个开门才2年的新博物馆,你来过吗?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3-27 16:39:11

一说南京城墙博物馆,不少人乍一听还以为在玄武门台城,其实这座博物馆很新,于2022年5月18日开馆,位于中华门东侧,距离南京城墙中华门段约50米。博物馆南倚城墙,东邻老门东,北临外秦淮河,空间上与城墙本体紧密相连,为公众提供实地游览体验,形成新建筑与老城门融为一体的独特景观。

95后陈英琦研究生毕业,到南京城墙博物馆工作刚2年,虽然不是南京本地人,但在扬子晚报此次拍摄采访中,她对南京城墙博物馆的一些数据、地名、制转工艺等如数家珍,足可见她对南京城墙的热爱。来,跟随年轻人的角度,去看看南京城墙的前世今生吧。

两块“石头铭文城砖”意义非凡

记者跟随陈英琦来到位于负一楼的《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博物馆内部建筑呈现出青灰色,这是南京城墙的象征色,是每一块城砖的颜色,也是绵绵至今的厚重历史的颜色,在低调而沉稳的灰色底调中,融入的一丝青色又内敛地显露出隐隐约约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创新性地以南京城墙⽂化遗产价值为主题,全⾯阐释南京城墙的历史⽂化与多元遗产价值,梳理城墙环绕下的南京历史⽂脉,展现南京作为⼤明都城的辉煌⽓象。展览⾯积共2851平⽅⽶,展出藏品1752件(1319套),辅助展项29项。

进入展厅,就会看到玻璃柜中的两块“石头铭文城砖”。陈英琦说,这两块东晋晚期的城砖,看似不起眼,实则意义非凡。它出土于南京石头城遗址北垣,上有“石头”铭文, 为石头城的所在地找到了直接证据。

中国城市城墙的规划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期到周王朝的礼制之城,再到秦汉,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自古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称,地处交通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城池修筑时由于受山水地理约制,所以不循古制,而是结合实际地形,形成山水城林的城市格局。南京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和近45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不同朝代下的南京城在筑城规划上有着不同之处。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派范蠡在长干里修筑越城,这就拉开了南京建城史的帷幕。到了东吴,孙权定都这里,改名建业,还在石头城修筑军事要塞,这是南京建都史的开端。再往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在此定都,这段时期也开始了砖砌城墙。南唐时期,改名江宁府,城市规模扩大,将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纳入了都城范围里。随后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南京定都。

罕见,南京城墙筑城前后花费28年

南京的明城墙有25公里被保留了下来,且城墙仍然非常坚固。这得归功于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当年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箴言,朱元璋便开始命刘基等人在应天拓旧城、建新宫,朱元璋也是秉持朱升这个九字国策,成就帝王之业。

南京城墙筑城开始于1366年,基本定型在1393年,前后花费28年,这些工程用工之多,耗资之巨,涉及范围之广,在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亦属罕见。

城砖是明初建造南京城墙工程中最大宗的建材,那这一块块城砖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陈英琦在明代早期烧制城砖的砖窑前介绍说,据初步估计,全城耗砖上亿块,明代对城砖有着严格的标准,查验时,需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要求。

砖窑非常小,窑匠需要弯腰才能进去,其中的构造非常科学合理,在烧制城砖当中有着不小的作用,“根据明代《天工开物》的记载,从黄土到城砖需要14道步骤,简单汇总可以分为5个流程。”

那么城砖制作好了,是如何运输的呢?陈英琦介绍说,为了取水和运输方便,砖窑都分布在河边,南京城墙博物馆展出的这些城砖,来自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五省,除此之外,还有工部、兵部等单位,一共接近200个署名单位参与烧造。

而且在当时为了保障城砖运输还推出了砖票制度:在水上通航的船都需要捎带城砖到南京,如果发现没有捎带城砖的船只会被问责。

屹立650多年不倒,皆因规范的“责任制”

城砖矩阵展厅非常壮观,陈英琦介绍说,近年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明城墙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近的明城墙,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名片。颗粒归仓,守护城墙活动,全民回收城砖,不仅保护了散落在南京各处的城砖,也提高了市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城墙精湛的建筑技术,是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集⼤成者和杰出范例。陈英琦告诉记者,造砖人和监督人会将名字写在城砖上,这些城砖铭文也是多种多样。这些铭文也成为现在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渠道。他们有着不同的印制方式,有模印、戳印、刻划,其中最多的是模印。

为什么明城墙质量如此好,屹立650多年不倒,那是因为早早就采用了责任制度。陈英琦介绍说,明代烧砖实行均工夫制度,就是根据拥有的田地多少来出相应的人数参与烧砖,具体按照田一顷出一人的标准。而且城砖上的砖文体现出了当时规范的生产责任制,上到府州县官员,下到烧砖人夫,有九级,最多的达到了十一级。这样的制度加强了制砖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城砖质量,防止粗制滥造的情况。

除了城砖以外,都城的建设还需要其他建材,比如木材、夹浆、石料等。

石料因为坚固并且防火耐用被广泛使用在城墙上,有块石、条石、柱础石、旗杆石、排水石槽等区分。南京地形多样,地质复杂,为了保证城墙的坚固,所以在不同段落,会出现不同的修筑手法。

气势恢宏的南京明城墙,是在历代城池基础上扩建而来。作为都城,它不仅有着辉煌的皇宫,高大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还有设计精巧的水关涵闸。环绕的城墙顺应山水地势,依山而建,以江为堑,利用自然地势,强化防御体系。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南京城墙是现存规模最⼤、保存现状最好的城市城墙,国内外城墙类遗产的典型代表。1988年,被列⼊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2012年,与西安、临安、兴城、肇庆等⼋座城市城墙,共同组成“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列⼊《中国申报世界⽂化遗产预备名单》。而南京城墙博物馆则是中国规模最⼤的城墙专题博物馆,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配套项目和展示平台。

策划 冯秋红

编导、文案 孔小平

拍摄  于房浩

剪辑  黄娴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