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遨游苍穹、与太阳对话、与星辰握手……”大胆的想象力、明快的色彩,53幅来自“小画家”的画作在太空中亮相。2月23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展示和介绍第三届“天宫画展”作品,南京有2名少先队员作品入选。
绘制欣欣向荣的火星基地
她是多才多艺的蒙古族女孩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浦口分校三年级的王妮丝娜是两位登上“天宫画展”的南京学生之一。她的作品《欣欣向荣的火星基地》想象出了未来人们移居火星的样子,有实验站、各类飞行器、作业机器,更有农田、湖泊等,让不少网友看了直呼“火星梦不远了!”王妮丝娜的妈妈董女士介绍,王妮丝娜是一名蒙古族女孩,妮丝娜在蒙古语中的寓意是“高飞”,这次有幸从2万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登上第三届“天宫画展”,她的画也和她的名字一样,飞入太空,来到了中国空间站。
王妮丝娜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姑娘,从两岁半开始学习画画,至今将近8年,已经取得儿童画等级考试10级,水彩、动漫、彩铅等都在学习中。董女士介绍,除了绘画,王妮丝娜还热爱科技、演讲、古筝,演讲比赛获得过国家级二等奖,连续两年参加南京市“五小”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还被学校推荐为浦口区青少年宫书画院“小院士”,“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她能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提升自己,亦如她名字的美好寓意般,为有一天真的可以飞上太空而努力!”
看到爷爷奶奶辛苦劳作!
她的画作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当得知自己的作品《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入选“天宫画展”,南京市后标营小学杨伊一表示:“特别开心,不敢相信。”杨伊一的作品色彩明快,展示的是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场景。“寒暑假回老家的时候,我看看爷爷奶奶劳作很辛苦,我希望未来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祖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农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杨伊一说,“我的作品画的是农场丰收的场景,分为四个场景:一块是人工培育中心,一块是无人机洒水播种,一块是超市里机器人自动扫描,一块是直播卖货。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种植农产品,还利用互联网进行直播卖货,再也不用担心销路,农民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杨伊一的妈妈告诉记者,伊一从小喜欢画画,从会抓笔的时候就开始画画,没事就画,作业写完了就画,常常临摹一些作品,她不按原来的色彩填图,喜欢自己配色。伊一的画作天马行空,多次在一些画画大赛中获奖,曾获得2022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铜奖,2023年秦淮区第二届中小学科技创新作品竞赛(科幻绘画类)二等奖,2023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三等奖。
一幅幅美丽图景
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样子
据悉,本次画展以“孩子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围绕“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中国特色,划分专题进行展示。“小画家”们用画笔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强国梦,描绘出自己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子,用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美丽图景,生动展现出举国同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作为全国青少年广泛参与、依托中国空间站这一“窗口”打造的航天特色文化品牌,“天宫画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社会上特别是青少年中产生良好反响。本届画展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指导,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八所承办,2023年10月正式启动征集,53幅画作从2万多幅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随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进入空间站。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向全国青少年发出邀请,相约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共同见证几代人为之艰辛求索、牺牲奉献、接续奋斗的现代化中国。
见习记者 周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