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独播的开年首部“客厅喜剧”《欢乐家长群》一经开播,“手工作业代做”这样的话题点就十分密集。电视剧选取“家长群”这一角度切入,当下“家长群”已经成为家长与老师,家长们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以此展开故事,确实令不少家长颇有亲切感。
剧中微信家长群设置了“有老师”和“没有老师”两个群,家长群信息更新太多设置免打扰、重要信息被家长们习惯性过滤等真实现状影视化处理后搬上荧屏。
庭剧最应有生活烟火气
从这个春节档的影视剧大战可以看出——得话题者得天下。能引发大家共鸣的,就能带来话题,共鸣越多,话题则越多,关注度也就越高。
所以《欢乐家长群》是有先天优势的,三个不同家庭,一群孩子的学习生活,既聚焦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家庭轻喜剧。有娃的家庭都会关注,只要剧情接地气,人物呈现合理,就能让观众自觉对号入座,看到自己的同时或许还能反观自己。
然而,“编剧缺乏生活”,却成为很多人看该剧的观后感。“这编剧低估了现在班主任的处理能力”“这编剧太不了解家访了”“这编剧根本不知道啥叫家委会”“编剧不食人间烟火、贩卖焦虑”……是该剧短评区的评价。
因为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导致剧情的不合理和悬浮。有观众斥责说“剧情像挤压很久的存货,简直就是儿童剧”“人设不真实,家长都是大闲人不用上班”。剧中的家长们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不休,比如孩子的成绩、作业、礼物、生日会等,甚至还会上演打架、撕扯、泼水等戏码,显得幼稚且无聊。
其实,家庭剧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的烟火气,正因为此,家庭剧也最具挑战性,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演员要演出自然的生活状态,剧情也要真正接地气,哪一点稍显夸张,都会失去真实感。 孔小平
“家长群”有戏
这部剧在我们家,是娃寒假在追的。经常被我们念叨有拖延症的两人,看了这个剧一边大喊“被偷窥”,一边对照自身“撇清”,“我其实不是这样的”。小朋友追这个剧,其实还是基于描写的是他们的生活,还挺有趣的。家长群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记不住作业的时候,需要群里的“活雷锋”帮忙把作业贴出来,老师发布一些通知也需要家长们及时看。我们也希望,孩子在看这个剧时候,像看一面镜子一样,观照自身行为方式,效果或许比家长们念叨多少遍管用。
就我的追剧体验而言,一些情节确实戏剧感十足。比如家长们在群里为一些小事“抢风头”,争相捐款献爱心、竞选家委会主任;家委会主任为获取老师的好感,过于“主动”干活,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些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咱在生活中还真没碰到。我想这难免不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基础上的夸张处理。
但总体而言,家长群是“有戏”的,不仅联动父母、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邻里之间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联动教育与职场,校园与社会,碰撞出不少火花。或能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一些启发,着急上火“鸡娃”的时候,也能欢乐一点。张楠
仿佛看了一出育儿热点大合集
《欢乐家长群》确实是挺欢乐的,剧中的几个小演员的表演都相当的生动有趣,作为一部家庭轻喜剧来看其实也能下个饭。
从剧情内容上来看,《欢乐家长群》的戏剧冲突简直不要太丰富了,粗看下来简直是育儿热点新闻事件大杂烩,矛盾和冲突也都相当的典型常见,比如父母双方一个主张快乐教育一个主张严加管教,产生冲突时一定还会出现一个当和事佬宠爱孙子的奶奶,私聊小窗里吐槽老师太年轻看上去一点也不靠谱,转头在班级群里就开始花式拍马屁,家委会里明争暗斗小摩擦不断,学校留给学生的手工作业最终“卷”到了家长的头上,需要在线学习的网课把家里的老人整的一头雾水手足无措……
虽然这么多矛盾冲突短时间内都集中爆发在了一个或者几个家庭中是有点太离谱,但是这些问题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共鸣,比如学校留的手工作业很多都是由家长帮忙完成的,这些复杂的手工作业确实让不少本就疲于工作的家长叫苦不迭。
有的剧情细节上是有点太夸张的,并不符合真实的逻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表现也比较浮于浅表,并没有太多值得细品的地方,但是这部剧毕竟只是定位为轻喜剧,倒也不必太较真。沈昭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