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央视龙年春晚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是一大亮点,呈现了许多令人惊艳的视觉大秀。创意节目《年锦》备受瞩目,巧妙地把传统纹样融合到歌舞、服装、舞美、特效中,尽显传承了千百年的纹样之美。记者了解到,刘诗诗穿唐制汉服雍容华贵,李沁着宋制汉服温婉清丽,两套汉服均由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非遗传承人朱立群为节目组特别定制。独家专访中,朱立群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古人把美好的祝福织到面料里,穿到身上。这次我们通过吉祥的纹样寓意,给全国观众拜年。”
苏罗惊艳春晚,
带观众穿越唐朝雍容和宋朝雅致
节目中,刘涛、刘诗诗、李沁、关晓彤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代庄重大气的深衣、唐代富贵华丽的襦裙、宋代简洁柔美的背子和明代端庄典雅的袄裙,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通过汉代服饰上的山峦、云气等取自自然的纹样,唐代衣服上的翔凤纹、瑞狮纹等鸟兽纹样,宋代服饰中的牡丹、月桂等花卉纹样,以及明代葫芦、灯笼等寓意吉祥的纹样,观众领略到不同朝代的审美意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赏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风韵,感受泱泱华夏璀璨文明,历时半年,朱立群带领团队,为节目组定制了多件唐宋纱罗织物。当刘诗诗和李沁穿着唐宋服饰穿越而来,跨越千载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东方美学风韵惊艳全场。刘诗诗一身唐制汉服太美了,大袖衫面料纹样来自敦煌莫高窟团花纹,长裙和披帛来自法门寺地宫的朵花团雁纹和团花翔凤纹,雍容华贵,带大家回到大唐盛世。李沁身着宋制汉服,褙子面料为缠枝牡丹月桂纹罗,抹胸为芙蓉山茶栀子花罗,内里长裙为牡丹海棠罗,完美诠释了清新雅致的宋代美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朱立群团队这次接到节目组任务,为其定制了多件唐宋纱罗织物,经过数十次打版调试最终定稿。“因为签有保密协议,我们之前也不知道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看春晚的时候很激动,不单是因为我们的面料上了春晚,作为服饰研究者,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这么多年通过努力,从寻找资料,到复原,走到春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朱立群表示,“从纹样设计到舞台设计、服装设计都很考究,是真正的汉服,不是影楼风,传统服饰爱好者心愿实现了。中国历代传统纹样,纹必有意,意必吉祥,逢年过节送美好祝福,古人把这些祝福织到面料里,穿到身上。这次我们通过吉祥的纹样寓意,给全国观众拜年。”他表示,也非常感恩有机会可以让苏州纱罗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去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丝绸技艺,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
“咱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越了解它,你就会觉得了解得不够多,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太多,现在看它呈现出来的样子,太震撼了。”朱立群的儿媳杭航目前在北京服装学院读博,做传统服饰抢救传承研究,她也是朱伯伯工作室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由于传统织机车速很慢,每天只能织三五米,后期还要处理加工,再除去中间协调和调整面料和纹样的时间,为保证设计按时呈现,年逾花甲的朱立群携团队同时开四台织机,拿起木梭穿梭,成就了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朝的清淡雅致。
40多年如一日复原苏罗,
《国家宝藏》里你一定见过
《年锦》这个节目背后,是多种非遗元素的融合。据悉,节目中各个朝代的主视觉图案提取自博物馆文物原型,春晚导演组邀请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先生担任艺术顾问,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担任纹样设计。知名建筑设计师崔冬晖是常沙娜先生的儿子,曾在2023年担纲总台春晚美术顾问。
节目的服装设计部分,由中国服饰史学者陈诗宇从规模庞大的中国传统纹样素材库中挑选出300多种纹样,经过反复研究比对,最终确定以25种纹样作为设计参考。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寻觅最高技艺水平的传统印染、织绣非遗单位展开合作。
为了让纹样呈现得生动、立体,技术团队还采用虚拟技术模拟四个朝代的代表性传统工艺材质,对纹样进行二次创作。以AR的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舞台上营造出一个写意的空间,与服装、音乐、表演融为一体。
苏州织罗技艺非遗传承人朱立群专业织罗48年,他是桑蚕丝罗织物国家标准第一起草人,研究恢复了二经、三经、四经绞罗,素罗、织金罗、妆花罗等名贵纱罗织物,将苏罗织造做到极致。他曾用三年时间,复原了出土文物中的“压金云霞翟纹霞帔”制作工艺。他还曾为《国家宝藏》中杨紫、张钧甯、佟丽娅等演员打造服饰,也曾收到故宫等各大博物馆及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成为苏州对外展示“苏罗”非遗文化的亮丽名片,这也为其团队此次与春晚合作奠定基础。
据朱立群介绍,在“绫罗绸缎”中,绫之光洁,罗之轻盈,绸之细腻,锻之厚密,最为知名。作为丝绸的一种,罗是绞经织物,不同于普通织物的经纬线垂直相交,它由经线相扭转再和纬线相交,形成孔洞,透气性与亲肤感上乘,也是“绫罗绸缎”中的名贵品类。苏州非遗手工门类“吴罗”,是指以苏州为织造产地的罗,其中特指“四经绞罗”,是罗织物中最高技艺的代表之一。
天工苏作,苏州地区织罗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罗纹组织织物就是明证。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就出现过团窠纹,花叶纹,狩猎纹,球路纹。自古就是王公贵族才能有资格使用的面料。因为织造技术复杂、价格高昂,市场小,长久以来,一直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困境。
守护东方美学,
年轻人爱上老祖宗的“奢侈品”
回溯时光,1976年,朱立群高中毕业分配到苏州吴县丝织二厂,与庞杂的老式铁木丝织机为伴,开始织罗生涯。1995年年底,国企改制,朱立群下岗,他创立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择址于现吴中高新区内木渎镇这一文化氤氲之地。公司主要生产以罗织物为主导的丝绸产品,是一家能独立研发和制造各类纱罗面料的高新企业,在纱罗文物复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等领域辛勤耕耘。
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国内没有需求,朱立群工厂80%以上的订单都是出口国外。随着传统服饰热兴起,热爱汉服的年轻人带火了市场。朱立群主要围绕传统纹样、现代创新纹样、丝绸面料“做文章”,有很多汉服厂家来定。“审美不断在变化,工艺和纹样也一直在变,但它从未消失过,我们做纱罗织造、重新打捞传统纹样的工作,觉得很幸福。”杭航说,尽管是一门小众技艺,但许多汉服爱好者对苏罗的品种,机器织还是手工织很懂行,大家对于“绫罗绸缎”的“罗”有整体认知度。
今年“新中式”成为许多人热衷的“新年战袍”,线上线下,订单如潮。杭航说,“许多时装和高定品牌也在选用我们的面料。”对照LV经典纹样与唐朝的球路纹,纪梵希的标志与战国菱格纹,有网友感叹,“在这些大牌‘撞上’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这是我们的传统纹样。全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杭航认为,“其实我们守护的东方美学,几千年的传承,就是我们精神上的奢侈品。”经典名著中,也随处可见“罗”的踪迹。《红楼梦》中,贾元春赏赐宝玉和宝钗芙蓉簟和凤尾罗,后者因罗的特性是轻薄透气,古人常用作夏凉被,其上织有凤尾图样,寓意吉祥如意。有网友笑说,“赏赐两件床上用品,这是妥妥的催婚和催生。”
在朱立群的企业里,既有从艺多年的手艺人,也有年轻人加盟其中贡献创新思维。学习理工科,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杭航,接触到织罗行业,立即被这门传统手艺打动,“好看的面料穿到身上很仙,看到自己的设计成为实物,也很有成就感。”选择去读博,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当下他们也在直播间推介苏罗面料,跟年轻人互动,许多人不仅把苏罗穿上身,将月光穿在身上,月白是月光初升时的淡蓝色,石青色如梦如幻勾勒出千峰万水的壮美河山,还想来学,朱立群也期待其中有人能找到“几十年如一日”的传承动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张笑疾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