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贺新春丨潜龙腾跃而起,人间春色万里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2-10 23:15:24

在我国,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彩的艺术形式。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勇气、力量、智慧与神秘。甲辰龙年到来之际,扬子晚报带您一起寻找南京“第一龙”,探寻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对龙图腾的信仰与当代人迎接龙年的仪式感。

南京最早期的龙 龙形玉饰吸睛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出的动物。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就已创造出丰富而多样的“龙”形之物,遗存至今。寻找南京最早期的“龙”,那应属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的龙形玉饰件。据了解,这块由南京浦口营盘山遗址出土的玉饰件是南京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龙形文物。南京市博物馆“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策展人胡婧向记者介绍,营盘山遗址位于南京浦口区泰山街道,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葬地。这里出土了两件龙形玉饰件,是目前南京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龙形文物。其中较大的一件磨制光滑,整体呈弧形,一端琢成龙首形,吻部突出上翘,口微张,眼部有一钻孔。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充满着瑰丽的神奇色彩。碗、壶、服饰、发簪……中国龙大量装饰于日常器物上,寄托着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希望。

金陵城处处藏龙 讲述不解之缘

南京素有“龙蟠虎踞”之称,西晋《吴录》记载诸葛亮出使东吴时,目睹南京地形格局,发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的感叹,南朝宋山谦之《丹阳记》云:“京师南北并连山岭,而蒋山岧峣嶷异,其形象龙,实作扬都之镇。”都表现了古人对金陵川势的认识,尤其认为紫金山像一条龙。不仅如此,南京还是“画龙点睛”故事的发生地,故事就出自南京一座叫安乐寺的寺院。同时,据最新统计,在南京至少有多达557个带“龙”字地名,栖霞区的乌龙山、江宁区的九龙湖、秦淮区的腾龙路、溧水区的神龙桥……众多与龙有关的传说、习俗和地名等,诉说着金陵与龙的不解之缘。

极致龙年仪式感  喜迎祥瑞新春

南京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刻在骨子里,并在新年的仪式感中得到极致展现。秦淮灯会、金陵云锦、南京剪纸……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恰逢甲辰龙年,赏龙灯、剪龙彩、绣龙纹、画龙糖等早已融入南京人的日常生活。万家灯火中,年味各有千秋,祥瑞挂满枝头。不管你属不属龙,每个中国人内心都有一条龙。龙,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这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东方智慧。潜龙腾跃而起,便是人间春色万里。

编导:卢婧

出镜/文案:李雪琪

AI/摄像:朱君贤 陈金刚

剪辑/包装:曾宏亮

设计/手绘/3D:肖甜 冯晨禛 董林

妆造赞助:古今弄潮汉服体验店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