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月31日讯(通讯员 包雅颖 翟雨欣 记者 王塞塞) 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成品形式多样,是劳动人民智慧生活的结晶,承载了中华千年的风韵。为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增添新春氛围,丰富未成年人寒假生活,1月30日,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百润社区以“缤纷的冬日”为题,开展“非遗时光物语,竹编迎福纳春”手工活动,邀请辖区青少年制作竹编画。
“竹编这项传统手工艺,兼具传统和创新的特质,在时代的发展下,已经不再制作单一的生活用品,而是逐步涉及书画艺术,再到竹制家具,成品日益精美……”活动现场,志愿者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竹编的发展历程及传承意义,介绍了一件竹编从破篾到成品要经历的十几乃至三十几道工序,结合编织技法、竹编日用品等内容,讲述了不同器物用到的不同编织手法,如“压一挑一”“挑二压二”等。技能的讲解配合视频的演示,将破篾和编织的过程清晰展现在大家眼前,让大家在欣赏竹编技艺魅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非遗竹编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起手来,竹编画最是考验耐心和专注力,只见大家将这些宽度不足1厘米的窄竹篾一片片整齐地铺在底板上,经纬交叉编制,仔细调整竹篾间距,散乱的竹篾很快排列整齐,“福龙贺岁”“年年有余”“龙年大吉”等图案也在指尖翻动间逐渐成型……大家越编越顺手,越编越熟练,更在互相分享展示中体会非遗手工的乐趣。“我居然学会做竹编画了!”“原来竹编画是这样做的啊!”孩子们高兴地互相展示着各自的作品,表示要好好学习,传承技艺,现场气氛一片热烈。
据悉,本次“缤纷的冬日”活动依托社区非遗文化品牌“国艺工坊”展开,不仅限于“竹编”制作,还包括了“剪纸”“云锦”“秦淮灯彩”等课程,旨在通过非遗文化学习,培养青少年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文明邻里、团结共进的良好氛围。另外结合社区实际,还开办有非遗文化交流节、非遗集市、非遗民俗馆交流学习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党群联动,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激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厚植民族自豪感,促使居民群众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下一步,沿江街道百润社区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发展非遗文化活动,让非遗传承不断注入青春力量,让其承载的劳动智慧和文化轨迹扎根居民心中,成为社区独特的文化名片。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