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京两会|定了!南京今年准备这样拼!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17 14:22:49

1月16日上午,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南京市市长陈之常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的同时,还明确了今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及今年将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

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现场。 肖日东  摄

【成绩单】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南京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 6 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 4 位。

产业强市迈出新步伐。新签约百亿级产业项目 9 个,与中国石化、宝武钢铁、长安汽车、上海汽车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一批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软件业务收入达到 8000 亿元,智能电网业务收入突破 3200 亿元。

文化软实力得到新增强。成功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 2 亿人次。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十大类 49 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 6 年居江苏全省第一,第14 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仙林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群众安全感达99.3%,创历史新高。

【新征程】

今年的“小目标”已确定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南京将通过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抓产业促创新引项目;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稳预期畅循环扩需求,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创南京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力争达到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5%左右,外贸进出口力争正增长、保持全省前列,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保持全省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省定任务。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围绕预期目标,南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持锻长补短、集群强链,着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坚持求实扎实、四链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枢纽;坚持规划引领、数字赋能,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坚持弘扬新风、传承文脉,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城乡融合、兴农惠农,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完善体系、兜牢底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着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枢纽

提升双向开放水平。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编制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续建宁扬、宁滁、宁马市域(郊)铁路,加快推动宁镇扬、宁马滁片区同城化发展。

做强枢纽门户功能。聚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持续推进北沿江高铁、宁淮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加快推动禄口机场三期工程;争取南京港总规尽快获批,推进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完善

南京将坚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加快实施宁滁高速、宁盐高速、都市圈环线等项目,续建新生圩、建宁路过江通道,建成龙潭过江通道,推进 7 条主城跨区断头路建设。织密轨道交通网络,续建地铁 4 号线二期、6 号线等 8 条地铁线路,7 号线全线、5 号线江宁段通车运营。推进小松涛巷等一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实施 105 个老旧小区改造、200 条背街小巷整治,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新改建 60 个口袋公园、儿童友好公园。

建设高标准韧性城市。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建好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完成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新改建老旧燃气管道 177 公里,实施 3000 户困难居民安心用气改造。推动党政机关停车资源共享,打造停车共享场景 20 个,新增共享泊位 5000 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眼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扩大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制度覆盖面,做好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有效保障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提升健康南京建设水平。建成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新院区,力争启动协和医学院南京医院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高水平医院。

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新增机构养老床位 1200 张、居家适老化改造 1200 户,因地制宜实施多样化助餐,深入开展重点困难群体探访关爱服务,做优“宁享养老”品牌。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优化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推进嵌入式社区托育、医育融合等新模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链接:

1、“四个走在前”是指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

2、“四个新”是指 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四个新”重大任务。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