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妈妈和我同桌10年!她和自闭症儿子双双成为钢琴调律师,母子俩快乐上岗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12 21:56:06

南京有一位母亲,用她的坚持与智慧,为自闭症的儿子撑起了一片天。这位母亲名叫田伟,自从儿子朱晨啸两岁多被诊断出自闭症的那一刻起,田伟便肩负起了特殊的教育重任。当孩子进入小学后,母亲便辞职坐在了他的同桌,与他一同学习、共同进步,她与儿子在学校同桌共度了九年时光。初中毕业后,田伟发现了儿子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她带着朱晨啸踏上了一段全新的音乐之旅,前往山东进行专业培训,又经过一年的同桌学习。母子二人并肩作战,最终双双通过了钢琴调律师资格考试。如今,母子二人已经顺利上岗工作,用音乐传递着爱与希望。

自闭症钢琴调律师

工作时手法专业、表情

1月12日早上8点多,妈妈田伟和儿子朱晨啸一起,从位于江宁区岔路口的家中出发,前往玄武区的一家烘焙店,他们要为店家的钢琴上门调律。今天的工作将由朱晨啸独立完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现场观看了整个调律过程。

朱晨啸在拧松螺丝、调整键盘时显得很轻松,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小曲,进入到调音环节后,立刻就变得专注起来。只见他的眼睛紧盯着琴键,耳朵倾听着每一个音符的细微差别。钢琴的琴键被他轻轻按下,发出悦耳的声音。朱晨啸时而微微点头,时而侧耳倾听,过程中使用专用的调音扳手和音叉,从标准音开始定音,通过十二平均律和不同的音程关系进行分律和两边八度扩展。

朱晨啸在给钢琴调律

据田伟介绍,调律的过程堪比外科手术,小到一个申达针,一个螺丝,一个零部件,相互之间都要精准配合。此时的朱晨啸犹如一位指挥家,引领着每一个音符走向和谐的共鸣。

田伟告诉记者,儿子调律时,只需要耳朵和音叉,不需要手机辅助,就能调出清晰、准确的音色。曾有不少专业人士弹奏朱晨啸调律后的钢琴,称赞道:“音很准,听了很干净。”看着朱晨啸工作时专注的表情和专业的手法,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朱晨啸能达到如今的水平,离不开妈妈田伟在他成长道路上的陪伴和守护。

孩子两岁确诊自闭症

妈妈一度觉得天塌了

田伟今年49岁,生孩子前从事手机维修工作,后来又和同事合伙开公司。2004年成家后,夫妻二人将家安置在江宁区岔路口,生活宁静而充实。2005年,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夫妻俩给儿子取名朱晨啸,啸是孝和笑的谐音,他们希望儿子孝顺并且能生活得开心。

孩子两岁时,妈妈发现儿子不太会说话,有时候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后来干脆就不愿说话了。当时有人怀疑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田伟上网查询发现确实有些症状与儿子的情况很像,但她觉得儿子从小聪明可爱,不愿相信。

朱晨啸小时候

后来经过南京儿童医院和脑科医院的检查,朱晨啸被确诊患有自闭症。“那一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短期内体重从90多斤掉到了70多斤。我在网上查资料发现,这个病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田伟告诉记者,那时感觉到孩子的未来已经没有希望了,一家人很绝望,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田伟的母亲得知后劝慰女儿:“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想过死,你们为什么不能往前走走看呢。”医生也表示,暂时无需考虑病情本身,首要任务是先给孩子做康复训练。

日子总还要过下去,田伟夫妇很快调整了心态,给孩子找了一家康复训练中心。朱晨啸刚过去时,总是不停地哭,无法接受训练,这让田伟再度崩溃。后来有一天,老师拿着一个吹小喇叭的玩具吸引孩子,儿子终于有了互动,主动伸出了手。“当我在窗外看到儿子作出想要的动作,一时控制不住泪流满面。”田伟解释说,“那时的我终于看到了希望,我的孩子是可以接受训练的。”

但田伟发现,训练中心的孩子互相根本不理睬,她觉得这样不利于儿子成长,于是在南京城北找了一家幼儿园。幼儿园离家有20多公里,家里买了两辆电动自行车,田伟夫妻俩和孩子的奶奶轮流陪读。回忆起那几年风雨无阻的上学路,田伟很是心酸,“我们夫妻除了送孩子,还要上班,奶奶陪在幼儿园。不但身体累,心更累。”

母子同桌9年陪读

她觉得是一段幸福时光

转眼朱晨啸已经8岁了,上小学还是上特殊学校,成了田伟夫妻俩难以抉择的问题。经过仔细思量,田伟夫妻俩觉得正常小学可能更适合孩子。为此,夫妻俩进行了分工,田伟辞职陪读,丈夫上班,“一个负责赚钱,一个专门负责孩子”。

自闭症孩子上小学也不是容易的事。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最终好不容易在学区确定了学校,多方沟通后学校同意了家长陪读。

说起第一次陪儿子上课,田伟觉得当时尴尬极了。“老师看到我坐在教室里也不自在,看我时目光也是一扫而过,我自己也觉得很尴尬,这么大年龄了,还从一年级‘回炉’。”田伟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下课了也不好意思出教室,外面都是孩子在玩,还有学生询问她是不是老师。

朱晨啸与妈妈田伟的合影

既是母子,又是同桌,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度过了小学6年时光。田伟说,那是一段很幸福的日子。“慢慢地,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与我熟悉了,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就来问我,我也能为孩子们做点事。家长也委托我帮忙照顾孩子,随时通过我与老师沟通。这样我就成了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田伟介绍,由她在学校引导,朱晨啸能正常上所有课程,成绩也能跟得上,同学们也很乐意跟儿子一起玩耍。

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加大,朱晨啸的成绩有点跟不上了。为了不影响学校升学率,田伟向学校承诺朱晨啸不参加中考,只陪着儿子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她告诉记者,自己心态调整得很好,“我们这样的孩子虽说是残疾人,但没有升学压力,不用上辅导班,也是别样的人生。”

母子同时取得钢琴调律师资格

为儿子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总要为儿子谋划一个未来。”在初中时,这就成了田伟的心事。长期的陪伴,田伟发现儿子有三大优点,“一是记忆力好,二是听力好,三是对弹钢琴非常热爱。”

朱晨啸在进行钢琴演奏

在现场,田伟让朱晨啸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朱晨啸的记忆力特别出众,他的手机里有170多首儿歌曲目,记者随机挑选了几个,他马上就能在钢琴上演奏出来。另外,他对于音乐的敏锐程度也超乎常人,妈妈同时用钢琴弹5个音,他背对着妈妈立即就能报出是哪几个音。另外,田伟告诉记者,儿子从6岁开始学钢琴,一旦坐下就能连续弹奏几个小时,没几年就通过了十级考试。

2022年,朱晨啸初中毕业后,田伟在手机上输入了“会弹钢琴”“听力好”“记忆力好”等关键词,搜索后很快就跳出了“钢琴调律师”这个职业。她觉得这个职业很符合儿子的特长,几经挑选后,选择了山东一家专门培训钢琴调律师的学校进行学习。

他们母子同时参加培训,在2023年通过钢琴调律师资格考试,妈妈取得高级技能,儿子因年龄未到,目前是中级。就连培训老师都夸赞朱晨啸是当期学员中最优秀的一个,说他听力好,手法细腻,调出的音清晰准确。至此,这对母子同桌十年!

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很快就开始了工作,业务范围主要面向琴行和个人。朱晨啸调音方面特别有天赋,妈妈动手能力更强,母子二人一人调音,一人维修,形成互补,目前已经为30多台钢琴进行了调律,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朱晨啸的钢琴调律师资格证

在采访中,田伟非常乐观和健谈,脸上总是笑容满面,丝毫不见残疾人家长的焦虑。她告诉记者:“这跟孩子的发展状况关联很大,孩子好了,家长自然舒心。陪伴和付出多了,自然也就收获多了。” 田伟觉得,自己已经为年满18岁的儿子找到了一条属于他的生存之路。

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编辑|徐韶达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记者拍摄、受访者提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