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对自己身后事的“预言”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2-26 15:42:09

“张居正改革”是影响明代中后期国祚与命脉的重要事件。张居正是一位改革家、政治家,他在十年内通过全国清丈、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成功挽救了明朝摆脱危机,使得万历时期成为明代最富庶的时代。

荐贤本是为了国家

汉朝大儒董仲舒说他的座右铭是:以义正己,以仁安人。用这句经典之语权衡张居正,他也做到了。他不但严于律己,对他的家人特别是子弟辈,要求也极为严厉。

张士佩是陕西韩城进士,军籍,万历八年三月出任四川巡抚后,奉敕清丈田地,将隐匿和诡寄在他人名下的全部清出,使得承受重赋之困的百姓,负担明显减轻;天全土司杨时春作乱,他派兵将其生擒。就是这样一位干练的巡抚,也不能免俗地给张居正送礼。张居正与之推心置腹,说我生平好荐举、援引天下贤能的人,后进入内阁,进贤是职责所在,首辅之位更易于援引提携,故我荐举的人尤其众多。有人从沉沦小吏登诸八座,成为尚书侍郎一级的高官,同我一起比肩事主。但我不会让他们知道,也从不希望得到回报,因为荐贤本来是为了国家,并非想市德于人。

张居正也承认,他的父亲、家人在荆州接受了一些馈赠。这种情况自张居正进入内阁后,不曾间断。张居正对荆州知府赵贤非常信任,出任首辅后,升赵贤为湖广巡抚,此举意在借重赵贤约束家人。有些人与事,张居正不好也不敢明言,只好请赵贤来“把关”。在给左都御史廖春泉的信中,张居正承认,张家人虽颇知奉法,而小小的不干净未必没有,对他们钳制管束一日不敢忘掉。

拒收的馈赠不止万金

张居正任首辅后,打着张家旗号招摇撞骗的事,明显比以前多了起来。张居正时刻关注,一经发现,多不经过官府的正规程序而以家法处置。父亲张文明去世后,张居正在京守制,又辞去朝廷俸禄,亲朋好友以吊唁的名义送礼,张居正一概拒绝。张居正有时迫不得已,象征性地收取一点,是让对方安心。万历八年,云南巡抚饶仁侃送礼,张居正考虑到边方将帅数千里路途,如果一概不收,也令人不安,于是象征性地收了眼掠(有说如现在的墨镜——编者注)及催生杯二件。张居正便中示之,以广异闻。

张居正教子极严,不但各省督抚及各边大帅,俱不许之通书问,即京师要津,亦无敢与往还。吴善言是直隶成安人,万历六年因考察卓异,由山西右参政升为浙江巡抚。吴一直想找机会向张居正表示谢意。张嗣修中进士后,吴善言送礼以贺。张嗣修将此事告诉父亲,张居正令嗣修将礼物璧还,还专门询问吴,退回的礼物是否收到。

张居正家被查抄时,论救的人包括申时行、于慎行,他们都称其收受礼物于朝中官员则不敢,于边远地方则有之。但在张居正的书札中,又以拒绝边帅及边方督抚为最多。万历七年,他与两广总督刘尧诲讨论吏治时慨叹道,自嘉靖、隆庆以来,地方大员接受下属的馈赠几乎成为惯例,而交际太多,费用太大,又成为各省的通病,其中以两广最为严重。说他自进入内阁到现在,仅拒绝两广官员的馈赠就不止万金!

不看重“三不朽”

万历八年,时任湖广巡按的朱琏提出在荆州为张居正建三诏亭,以彰天眷、垂永远。张居正的回答带着真挚,似乎也以看透世间一切的口吻预言了的结局,颇令人唏嘘:

吾平生学在师心,不蕲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张文忠近时所称贤相,然其声施于后世者,亦不因三诏亭而后显也。不榖虽不德,然其自许,似不在文忠之列,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岂藉建亭而后传乎?

且盛衰荣瘁,理之常也。时异势殊,陵谷迁变,高台倾,曲池平。虽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于亭?!数十年后,此不过十里铺前,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者乎!

张居正并不看重世俗眼中的“三不朽”。他敬佩嘉靖初年的张聪(谥文忠),但他认为,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要超过张文忠。他见惯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夏言如此,严嵩更如此。他预言自己也不能免。无良法,何来善治。没有良好的制度,再高明的智者也逃不脱“高台倾、曲池平”的宿命。

林乾 《柄国宰相张居正》 中信出版集团2023.10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