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2023年出现的现象级网红,网络主播“感悟心理学完颜慧德”一定名列榜中:一个戴着大框眼镜的中年妇女,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带着浓重地方口音一本正经地讲解心理学知识。当网友们把她当成一个笑话笑了半年后,12月21日,一条关于完颜慧德的纪录短片却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大家对她的评价。
从“疯癫”“离谱”到“励志”“不屈”
完颜慧德的口碑如何在一夜之间变了
一个戴着大框眼镜的中年妇女,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带着浓重地方口音一本正经地讲解心理学知识,完颜慧德成了互联网的新乐子,“被这离谱的主播笑拥(晕)了。”这条关于完颜慧德的鬼畜视频在B站已经有了1600多万的播放量。
完颜慧德是在互联网时代成百上千个被造梗流量砸中的普通人之一,2019年5月,完颜慧德在抖音上传了自己的第一条短视频,这几年断断续续一直在更新视频,但流量很一般,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论专业能力,完颜慧德的心理学知识讲解靠不靠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论颜值更是称不上出众,完颜慧德为什么会火?只能说是纯属偶然。
完颜慧德撞脸了古早网红“三梦奇缘”,这位“三梦奇缘”因自称为“小杨幂”而走红网络,“三梦奇缘”的分身是完颜慧德身上的第一个标签。当更多人开始看她的直播时,她的方言口音在无意中带来的喜感变成了造梗的点,“你把人笑拥(晕)咧”“这是一个lonely(音类似伦理)的问题”“好嘞是闺蜜,不好嘞是敌蜜”“拱(滚)出去”“做人要iphone手机(音类似安分守己)”,这些词汇很快变成了部分年轻人的口头禅。越来越多人涌入完颜慧德的直播间,并不是支持她的心理学知识讲解,而是找乐子,借着连麦咨询的机会“整活”,更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诞生了,“为什么我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不带我”,完颜慧德一脸迷茫的回答逗乐网友的同时也引发不少争议。一夜爆红对完颜慧德是福是祸也很难说,暴增的流量和网暴相伴而生。
而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完颜慧德,她出生于甘肃农村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现在快六十岁了,没有结婚,无儿无女,通过这条纪录片,网友们意外发现,那些看似离谱的回答,竟然很多是出自完颜慧德真实的生活。在网友问她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不带自己的时候,完颜慧德回答说“因为你是拖油瓶”,这句回答导致完颜慧德被网友骂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纪录片中,她说“五岁半的时候爸爸去世,爸爸一去世,我又是个女孩谁要我。”在完颜慧德鬼畜素材中最受欢迎的音频之一“读书的拟人(女人)最美丽”也是完颜慧德的亲身经历,尽管家庭重男轻女,但完颜慧德想要争一口气,拼了命地读书,终于走出了农村,独立生活;说自己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张口胡说,确实是通过自考取得了相关证书;而之所以会说出“敌蜜”,则是因为2017年她车祸后无人照顾,以为可以相互依靠的朋友却不愿意伸出援手,弃她而去。
在看过纪录片后,不少网友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了,“以前觉得‘读书的拟人(女人)最美丽’很好笑,现在听着好不是滋味。”“原来她学心理学,是为了治愈自己。”“现在再看视频我笑不出来了。”在纪录片播出后,完颜慧德的直播间涌入了很多支持鼓励她的网友。但令人担忧的是,攻击的利剑似乎要掉头转向制作过完颜慧德鬼畜视频或玩过梗的博主了。
万物皆可“玩梗”的狂欢过后
镜头背后的个体谁人在意
无独有偶,在最近的社交平台热搜榜上,还出现了一个网民们非常熟悉的网红,因为“好嗨呦,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的短视频而一夜爆红的网红“多余和毛毛姐”(一人饰演三个角色:讲解者多余、城里人毛毛姐和农村人毛毛姐),离开了背景笑声和音乐,没有了夸张的表情和剪辑,在平实的记录镜头之后,网友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多面的人。一直以非常狂野的造型和夸张搞笑的剧情演绎逗乐网友们的“毛毛姐”坦言了原生家庭的窒息,因为父亲家暴好赌,母亲四处躲债,被人指指点点,当“多余”的事业有了一点点起色时,又被父亲追着要钱买房子,搞笑的“毛毛姐”是其敏感性格的伪装。
更早几年的网红“冬泳怪鸽”也是如此,因为夸张的表情和超级铿锵有力的正能量语句成了鬼畜素材,大家笑他举止怪异,笑他是互联网的小丑,但在今年,“冬泳怪鸽”的人生故事被揭露,家中有老迈病重的父亲,智力障碍的弟弟,家徒四壁,他大声喊着的正能量语句不仅是在鼓励网友,也是在鼓励自己撑下去。
不管是“完颜慧德”还是“多余和毛毛姐”又或是“冬泳怪鸽”,他们是互联网语境下的刘姥姥,头上滑稽地戴着花,被愚弄了也是哈哈一笑,用“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黑换得众人开怀大笑,贾府的公子小姐们并未深究刘姥姥抹下一把老脸带着板儿上贾府“打秋风”有多么局促,一把碎银几匹给丫鬟们的布料就算是给刘姥姥的“打赏”,刘姥姥何尝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被人取乐,完颜慧德也知道直播间里很多人就是来捣蛋的,网友们心里也清楚,完颜慧德的流量终会过去,下一个“完颜慧德”正在制造当中。
共情,是比玩梗更有力量的支持
解构文本,重建文本,赋予新的意义,几乎每天都在互联网上演,不管是影视综还是直播切片,又或是随手的生活记录,所有的文本都可以被解构,被重建,成为一个“梗”,成为互联网景观的一部分,变成网民们这一阵子的乐趣。完颜慧德风评的反转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对于莫名其妙成了互联网热梗的普通人来说,这样的玩梗是否会是一种伤害?
“玩梗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解构,这种解构把原本正经的、严肃的变成了荒诞不经的,不同的呈现形式会带来不一样的走向。”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赵伟认为,播放千万的搞笑视频、玩梗视频所展现出来的只有一个面,镜头背后活生生的人却是复杂多面的,无法用几个标签简单定义,“因为对文本进行了解,原本的文本意义已经被消解了,因此也就可能造成像我们看到的完颜慧德的那种情况,在纪录片播出后大众对她的认知发生了极大反转。人是很多面的,仅看几个视频我们很难完全掌握事情的全貌。”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梗”的诞生本身就不太友好,是带着不屑的、随大流的心态或者想要搏一把流量恶意造梗、玩梗,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笑不出来的伤害。不过一个“梗”到底合不合适,衡量的标准和“开玩笑”有点类似,如果当事人并不觉得好笑,这就不是一个玩笑,“如果当事人认为这个梗并不合适,对此作出了回应,至少可以说明这样的梗已经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甚至是伤害,再要继续玩这个梗就不合适了。”
在完颜慧德的纪录片播出后,更多人开始思考这个来自农村的中年妇女的人生故事,她的人生经历也让不少网友共情,更多人向她释放出了善意,这是比玩梗更可贵的东西。也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即便为曾经嘲笑过完颜慧德而愧疚也改变不了什么了,但今后,一定要语三思而后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