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莫里斯的书《西方将主宰多久》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东西方比较。莫里斯是英国籍历史和考古学家,长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担任教授,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考古。
通常认为东西方文明的大分流只有一次,但莫里斯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已经有三次大分流。
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大分流是2万年前到公元5世纪,西方文明主宰世界。为什么定居文明发源于伊拉克新月形台地上?因为那里驯化了现在常见的几乎所有家禽家畜,种植出了绝大部分现在常见的主食作物。然后文明沿着纬度向东西两边传播,中国的小麦也是西边传来的。
第二次大分流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8世纪,东方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华文明也在这个时期走向顶峰,在北宋进入平台期并持续了一段时间。
第三次大分流是从18世纪到现在,发源于西欧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占据了上风。
地理的作用:新大陆的发现与西方的崛起
地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这是造成最近一次东西方文明大分流的重要原因。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对西方的崛起有哪些作用?首先是贸易,烟叶贸易大大促进了英国商业的发展。当时的烟叶贸易有多重要?甚至促成了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合并。17世纪末,英格兰把北美的烟叶贩卖到欧洲,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苏格兰见状也希望跟进,用占当时苏格兰GDP一半的资金成立了一个大型公司去美洲和英格兰竞争,结果一败涂地,最终不得已和英格兰合并为一个国家。
其次是白银,美洲盛产白银,欧洲人把大量白银掠夺到欧洲,就引发了价格革命。因为以前重金属稀缺,物价很低,有了大量白银之后,物价上涨,就大大刺激了生产。
再次是引进新作物,包括玉米、土豆、西红柿等,救了很多欧洲人的命。比如爱尔兰在19世纪早期由于土豆疫病歉收而发生了大饥荒,饿死了100多万人,还有200多万人逃难去了美国。
最后是产生了竞争。在北美,英国人和法国人竞争,数次打仗,最后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在南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竞争。他们把钱掠夺回欧洲之后,又在欧洲内部打仗。东亚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现代工业,可能跟竞争烈度较低有关。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人类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于文明进步的作用,但是这恐怕跟地理也有关系。在西方,连续几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希腊和伊斯兰文明,从这些文明学到的很多东西促使了文艺复兴的产生。欧洲还从伊斯兰文明学到了阿拉伯数字。
为什么是西方发现了美洲大陆?郑和七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也是地理决定的。因为太平洋太大,对于从中国出发的郑和来说到达不了。大西洋相对小一些,再加上洋流的影响,更利于从欧洲出发的哥伦布到达美洲。
气候变化:决定北半球农耕文明的最重要力量
农耕文明高度依赖气候。现在全球气温在上升,我国西部地区的雨水开始变得充沛,一些小绿洲又开始出现。也许这样持续两三百年,楼兰古城又变成绿洲了。楼兰古城的消失其实也是气候变冷的结果。
草原民族也高度依赖气候。北半球农耕文明的兴衰主线之一是与欧亚大草原游牧民族的争夺。农耕文明在跟游牧民族斗争的过程中能否取胜,不取决于农耕文明的昌盛程度,而取决于游牧民族求生欲的强度。当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的牛羊大规模死亡,人们的生活变得困顿的时候,他们的求生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几乎是不可阻挡。比如蒙古人曾经横扫欧亚大陆。
古气候学家竺可桢先生做了一张图,描绘了中国近3000年气温的变化曲线,后人又补充了近几年的气温数据。
观察此图可以发现:殷商、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温暖湿润,平均温度比现在高两摄氏度左右。河南省简称“豫”,“豫”的偏旁“予”代表我,右边是“象”,我牵着一头象就是河南。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原一带是有象的,我们也确实在那里挖到了象的化石。在那种温湿的环境中,中华文明开始发生发展。
三国南北朝时期,气候非常干冷。那时候就出现了五胡乱华,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腹地的入侵。到了唐朝,温度开始上升,在北宋时期达到高点,同时我们的文明也在北宋达到了顶峰。这一段是气温的上升期,也是文明的上升期。
北宋末年开始降温,一降温,游牧民族生存出现困难就会来入侵,结果北宋被金人灭亡。随后温度一直在下降,明朝中期有一段小幅回升。
明朝末年气温降到一个极低点,进入小冰期,此时金人就再次入侵。明末因为干旱,粮食歉收,饿殍遍野,农民起义频发。崇祯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进行机构精简,但是他精简错了一个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在陕北做驿卒,失业没饭吃,只好揭竿起义,明朝灭亡。
同样的情况也在西方发生。中国南北朝时期气候干冷,同时期的罗马帝国由于鼠疫和日耳曼人入侵而崩溃,分裂成西罗马和东罗马。东马罗马帝国设都君士坦丁堡,开启了拜占庭时期。
中国元明时期,气温降低,欧洲发生了黑死病。黑死病由喜欢阴冷的黑鼠传播,是蒙古人征战欧洲时带去的,一直到17世纪才停止,因为那时气温上升,印度商队带来了喜欢温湿气候的褐鼠,霸占了黑鼠的地盘。
17世纪开始升温,清朝建立,西方则进入了上升期,气候变化给了西欧一个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的机会。由于黑死病导致人口锐减,增加了劳动力的价值,促进了农奴制的瓦解,继而产生新的个人化土地所有制度,货币经济开始代替物物交换经济,农业由于气温上升也实现了大发展。
《经济的常识》 姚 洋 中信出版集团2022.10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