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修电工到“江苏最美工匠”雍宁:用钉子精神“电”亮人生之路
2023-11-17 12:43:00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江苏最美工匠”评选活动正式揭晓,全省共20人获评“最美”殊荣。

“能够获得‘江苏最美工匠’的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基层的技术人员,我感觉特别骄傲。这不仅是国家对于技能、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更是公司对给予我工作的土壤,给予我发展所需的养分。鼓励我们从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实践来体现自我的价值”,雍宁在接受新江北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雍宁是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维修电工,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雍宁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雍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1992年从南汽技校毕业后,便进入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从事一线电气维修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小学徒”起步,成长为擅长自动化装配线、工业机器人维修和程序开发,掌握先进设备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创新技术人才,以平凡岁月践行大国“工匠精神”,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大工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等称号。

绝技傍身解难达人

想到自己从小白到名匠的这一路,雍宁最深的感受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南汽技校毕业后,雍宁来到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维修电工学徒工。刚进公司那会儿,雍宁每天工作便是维护、检修生产设备。为了尽快上手,早上比工友早一小时到车间,下班最后一个离开车间,不懂的地方就向师傅虚心请教,自己又反复琢磨、试验,每天在车间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将老师傅们的技巧默默记在脑子里。虽然这些都是无法取巧的“笨办法”,但却能让人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在渐渐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雍宁开始尝试利用厂里的备用机器人进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创新改造。

通过自学英语、计算机编程、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知识,查阅研究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分析配置参数,总结设计、选型经验……雍宁开始带领团队自主完成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整体搭建,在一次次尝试后,终于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实现了商用车制造领域在进口工业机器人自主集成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期间由他组织完成的前围线升级及机器人改造,更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了懂创新的重要性,也开始试着攻克生产中关键技术难题。”雍宁说道。

臻于匠心授业传承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商用车制造领域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技术比作跨栏,雍宁则是跨过了行业的隐形天花板。31年来,他不仅完成技术开发、生产线改造、进口设备国产化、流水线编程、修旧利废等项目400多项,其中,重点项目70多项,开发依维柯各系列50多个车型自动化生产程序,为企业节省了数千万元的设备研发费用。

2018年12月,“雍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南京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后,他开始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自编培训课程,为操作工人和其他维修工人开展技能专业理论培训和练功比武,通过学技练功和“传帮带”引导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如今他所带领的团队不仅多次在省市各类技能竞赛中斩获大奖,其中多人还获得了高级技师、高级工、电气工程师等称号。工作室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工匠工作室”“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职工越来越多,我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年轻一代,也算是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今工作之余,雍宁又开始投身于社会公益,为社会在职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开展知识讲座,并受聘多所大学任思政导师传导劳模工匠精神。谈及获得“江苏最美工匠”,雍宁既感自豪也满怀憧憬。

道阻且长,矢志不渝。从普通电工到技能“大师”再到“最美工匠”,雍宁用“初心不改、精益求精”的匠心守护创新之道,用“刻骨钻研、追求卓越”的匠艺走稳蝶变之路。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梁雅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