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流韵六十年 诗系民生情悠远 南京召开叶庆瑞诗歌品读会
2023-11-09 19:08:09

写诗60年,一直在艺术发现道路上不断寻求突破创新,而今年届八旬仍立足传统,积极吸收诗歌创作的现代元素,写出大量接地气、有担当,令人惊叹、耐人回味的诗意佳作——2023年11月9日上午,以全面、深入感知诗人60年创作成就为主旨的“叶庆瑞诗歌作品品读会”在南京市作家协会会议室举行,与会者在两个多小时的品读交流中,充分肯定了这位老诗人激情不减的探求精神,并就其诗作的艺术成色、价值指向、人文内涵等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品读会由南京市作家协会组织,高安宁主持,市作协张颖秘书长致辞;孙友田、徐明德、胡弦、龚学明、王慧骐、赵锐以及来自江宁、溧水、雨花、建邺、鼓楼、秦淮、浦口等区的三十多位诗人、文友应邀参加。吴其盛、谌宁生、王德安、方政、曾立平在会上分别就叶庆瑞“都市诗”的审美看点、超现实主义特质、诗歌意象等艺术技巧的运用、诗歌生命意识与悲悯情怀、诗歌的时代和人生站位5个选题作了专题发言,结合各个选题由理论到实践的渐次展开,朱向青、刘春源两位朗诵家激情跟进,分别朗诵了叶庆瑞的相关诗作。

叶庆瑞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南京地区代表诗人之一。迄今已出版著作20多册,其诗作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老诗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秉持民间立场,通过转变诗风积极拓展诗意表现空间,让诗歌作品在针砭时弊、传送人文关怀时呈现更多美学亮度的不懈追求精神,尤为诗界所称道。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认为,叶庆瑞是南京诗歌的地标性人物之一,他在生活中是个较散淡的人,但在诗歌追求上一点儿都不散,其作品有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锐气,现代性很强。叶老师“衰年变法”很有意义,一般诗人大多要经历中年危机,他却老年求新、求进。他的变法是对自己的严苛要求,这种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诗人王德安、方政、谌宁生、吴其盛、曾立平在所作重点发言中认为,叶庆瑞中年以后诗的现代转型,不仅仅是诗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转型,同时也是思想内容的升华。他的诗或含蓄、或犀利、或恬淡、或幽默,无不包涵作者对过往岁月和现实生活的严峻思考和深刻解读;他的诗植根六朝烟水气的市井生活感悟,所呈现的,是以严谨切入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心灵化、精神化写意,是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生命意识的回归、人性绿风的吹拂。光影炫动的,是诗性的觉悟,是基于人文思想的亲民、为民情怀。

孙友田、徐明德、龚学明、蒋逸明等诗人、文友也在会上对老诗人不断挑战自我,在创新中实现艺术追求价值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雨花台区文化局局长、诗人孔繁勋也在会后交流中深情地说,在60年写诗生涯中,叶老师用勤奋的双手敲出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诗篇,用一双曾经骨折的双腿,走出了一条不老的青春之路;诗人屏子专门向老诗人敬献了鲜花。

摄影:蒋逸明

齐圣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