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海百姓留住“贵德”味道,青海农特产品江苏行走进南通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1-01 16:26:09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牦牛肉、青羊汤、藏蜜、果酒......11月1日,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青海贵德再次做客江海大地,并携手百余种青海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2023年青海农特产品江苏行(南通站)暨贵德县农牧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南通举行,两地持续深化产业协作,让更多优质的青海农特产品走出高原、走进南通,缔结苏青友谊、共谋经济发展。

同饮一江水、苏青一家亲。对口工作开展以来,南通始终围绕“青海所需”,发挥“南通所能”,多措并举深化两地合作,一批批援青干部走上高原,一个个援助项目转化落地,两地干部群众携手开创了产业互通、资源共享、情感相连的“一家亲”新局面。据统计,南通市先后安排各类援助资金2.45亿元,省统筹后实际拨付资金达5.24亿元,累计实施教育、医疗等各类民生工程项目56个,有力推动了对口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从扬子江畔到青海湖畔,从黄海之滨到三江之源,在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中,南通与海南州贵德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南通人民的味蕾中多了一重‘贵德’味道。”南通市副市长刘洪说,“高原小江南”再次做客江海大地,并携手百余种青海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不仅是两地深入推进消费协作的又一生动实践,更为南通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感知、体验和接触高原魅力的难得机会。

贵德县委书记白永栋说,南通市与贵德县加强交流交往,为贵德实施乡村振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倾注了真情、给足了能量,两地之间架起了交流合作的桥梁。希望让“雪域高原”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通过“江海明珠”的各大展柜,走进南通千家万户,让南通的朋友们享受更加丰富的“高原小江南”绿色有机美食,让乡村振兴的脉动更加有力,让贵德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

贵德深居内陆,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牛羊遍野,是体验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理想之地。近年来,贵德聚焦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更加丰富、更具品质。优渥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中藏药材、红笋、羊肚菌等多种绿色农畜产品,勤劳淳朴的贵德人民培育了油菜、花椒、蜂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功打造高原冷水鱼、中华绒蟹养殖基地,冷水鱼供应占全国三分之一。

贵德县委副书记、县长萨尔娜推介说,贵德不仅山美水美,梨宴、狗浇尿、羊肉手抓、尕面片、酿皮、酸奶等地方特色美食也别具风味;软儿梨、长把梨、金酥等本土当家果品和草莓、人参果等百余种特色果品,以及藏蜜、果酒、果脯、藜麦等农副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在贵德,既可以大快朵颐、开怀畅饮,也可以细品美食、慢酌香茗。

青海是江苏唯一承担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双重任务的省份。江苏全体援青干部人才围绕产业、劳务和就业,支医、支教和支农,交往、交流和交融,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江苏力量。今年以来,江苏投入 12亿元支援协作资金,实施 368 个项目,助力青海产业“四地”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同时,通过认定青海省级示范销售平台、举办“青海农特产品江苏行”商品展、设立农特产品展销店等形式,采购、帮助销售青海农畜产品达 3.5亿元,是 2022 年的 3.2 倍。

“通过搭平台、广推介、建联系,就是要把青海最好的农特产品推荐给大家,就是要把青海最优的资源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南通市民、企业家了解青海、爱上青海、投资青海。”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胡宏说。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