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发红带、彩帛包髻、藕色衫子,解锁爱美古人时髦穿搭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0-31 13:53:11

头上戴着红色发带,还用布帛包着头发…热播古装剧《为有暗香来》中,华美的服饰,艳丽的色彩,精雅的妆容,突显优雅的东方生活美学,颇为吸睛。虽是一部古装架空历史剧,根据剧情设计,可追溯时代背景为唐末五代,兼及宋代,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服饰学会服饰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强为记者科普了这时期女子在求美方面做了哪些“文章”。

质朴雅致的霓裳之美

古装剧的服饰是服化道的重要因素,服饰精美是妥妥的加分项。受政治经济影响,五代十国对于服饰及其审美的追求呈现减缓态势,在黄强看来,《为有暗香来》的服饰设计从唐代过渡到宋代,服饰的总体风格倾向素雅。

“剧中人物服饰形制与造型,倾向唐代雍容华丽,开放豪迈。比如长公主的服饰妆容借鉴唐三彩仕女的风格。”黄强说,剧中长公主着绿色服装,梳乌蛮髻,与陕西出土的唐三彩捧盘女立俑颇为相似,立俑上着绿色襦,内穿半臂,下着摇曳地长裙,面部丰腴,梳乌蛮髻。

“唐风之美,美在壮阔,美在丰腴。”剧中人物造型与服装设计,也能看出造型来源。比如徐帆扮演的长公主,气势与形象符合唐代丰腴、华贵、富态的审美倾向。

剧中的小辈女主角华浅服饰则趋向人物服饰风格,更接近宋代的质朴素雅。黄强介绍说,宋代服饰,民间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一般贵族和官僚妇女,衣着虽然不及唐代华丽,但是在配色上却很大胆,打破了唐代以青、碧、红、蓝为主色的习惯。

唐三彩捧盘女立俑乌蛮髻(西安郭社镇唐墓,西安博物院藏)

剧中女子外着交领贴身窄袖短衫,内着抹胸,下系长裙,披裹披帛,服色虽有唐代的多彩,总体风格趋宋之淡雅,意在表现介于唐宋两朝之间五代服饰的承接与转合。仲家大娘子华浅的服装整体色调明朗艳丽,不失大家闺秀的优雅大方,灵动轻巧的服饰款式又吻合了她个性的聪慧、灵巧,心计缜密,处心积虑。

华浅的服饰也有背子形制,为直领,对襟,两腋开衩,下长过膝。

话说背子主要流行于两宋,沿袭到明清。宋代的背子是男女通穿,但是在使用场合、形制等方面有所不同,有下摆长短,袖宽窄之分。宋朝背子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背子在两宋时期是次于大袖衫的女性服饰,华浅的背子装束正是为了衬托其仲家大娘子尊崇的身份。

唐宋时期的女裙品种丰富,有石榴裙、条纹裙、蝴蝶裙、荷叶裙、间色裙、缕金裙、旋裙等,这些裙子在剧中都可见。“古代女性尤其是贵族女子,并不是像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那样,她们活动的空间局限于宫中或深闺,不能随意抛头露面。而剧中女裙的丰富品种,缤纷色彩,则折射出中华女性爱美追求时尚的欲望,美的欲望就是出墙而来的一片新绿。”

《为有暗香来》仲夜阑圆领衫

剧中的男服为唐宋风格的圆领窄袖袍服,垂脚幞头,东坡巾。家主仲午溪便服造型斜对襟圆领袍,内着素色中单,袍服采用月白、月灰等淡雅色,与华浅服饰,整剧中服饰倾向素雅统一。

阎立本《步辇图》圆领衫

另外,剧中男性戴幞头形象较多,戴幞头,腰间挂佩饰。幞头出现于后周,唐代流行,宋代则发展展脚幞头。黄强科普说,剧中的男主们的服饰造型,来源于甘肃榆林窟五代时期敦煌壁画《曹议金行香图》。

《为有暗香来》男性人物造型一方面与时代性贴合,另一方面与人物身份吻合。仲夜阑以冷峻、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服饰主色调使用中庸沉稳的鸦青色,衣身加上同色系喷绘纹样,整体风格严峻内敛,有不是单调又显威严。这就是以服饰的来塑造人物,体现时代审美。

造型各异的发髻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总爱在发式、头饰上做文章,所谓“头上风采”,“顶上风流”。六朝、隋唐、两宋都流行高髻,而唐宋时期的发髻也各具特色。在黄强看来,《为有暗香来》选择这两个时期的发髻,长公主梳乌蛮髻,华浅梳介于翻荷髻与低髻之间的发髻。女使千芷则是双丫髻与双环髻、双垂髻的嫁接,以上三种属于或类似隋唐的发髻。

《为有暗香来》包髻

年龄偏大的女使则戴宋代的包髻。

宋代妇女用彩帛包裹头发名为包髻,《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子。”

宋代晋祠包髻

此外,剧中的女性发髻上系着一条红丝带,依据为《韩熙载夜宴图》中女子发髻上缠着红带,非常耀眼。乌发红带,插珍珠头饰,形成色彩美感。再加上簪花,就更漂亮了。

黄强介绍说,古人还喜好在头上、身上簪花,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两宋达到鼎盛。古人簪花不分男女,不管身份,不考虑年龄,只要喜欢,感觉舒服,就在身上或头上插鲜花。唐代簪花已经发展成一种社会风尚,唐明皇为杨贵妃插头花。民间就开展了簪花斗花比赛。

宋代皇后倒晕妆戴花冠

《为有暗香来》展示了古人这一喜好,在剧中女人的包髻上缠绕了一朵朵饱含生机、香气沁人的鲜花。簪花是对自然美的礼赞,由物花及人的陶醉。“插向鬓云边,添得几多风韵。”身体上簪花,不仅美观,而且花香沁人心脾,有益身心。

满眼春色的色彩之美

追剧不仅跟着剧情走,也进入仲家华府,观赏官人帅哥、贵妇靓女的服饰。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的华服,以及缤纷多姿的色彩。穿衣看款式,欣赏品色彩。黄强表示,唐风豪放,用色多样,唐代女性多喜欢色彩浓艳之色,唐诗有大量的诗句记录了这种流行时尚。如:杜甫“越女红裙湿,燕姬翠眉秋”,白居易“郁金香汗裛歌中,山石榴花染舞裙”等。中唐至晚唐,色彩风尚趋淡,藕色替代红色,更受社会青睐,元稹《白衣裳》有云:“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薰。”

《为有暗香来》女主华浅喜好藕粉色的服色,剧中那款粉色或藕色衫子、长裙出镜率颇高。唐宋时期的藕色衫子是一种流行色与流行款式。宋代的服饰风尚与服色基调是素雅,粉色或藕色,不如石榴红鲜艳,但是清淡雅洁。宋代诗词中有云:“榴花不似舞裙红”,“裙折绿罗芳草,冠梁白玉芙蓉”,“草色连天绿似裙”,“绛裙金缕褶,学舞腰肢怯”,“缕金裙窣轻纱”“揉蓝衫子杏黄裙”等。

宋代女服在用色上,一般上衣比较清淡,通常采用间色,如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色,以质朴清秀为雅;下裙颜色较为鲜艳,有青、碧、绿、蓝、白等色。

华浅好粉色或藕色与她名字的“浅”也暗合,浅浅者,淡色,淡雅。粉色或藕色,是一种可以产生淡雅、愉悦、轻快的色彩以及情感体验。

《为有暗香来》圆形窗之美

窗含四季的悦目之美

生活美,东方生活美学,在《为有暗香来》置景中也有体现。华浅被家主仲午溪扣押在仲氏园内,她斜靠躺椅,翻看书籍,面前是一扇敞开的圆形大窗,没有遮挡,视野开阔。前景是绽放的桃花,画面雅致,如诗如画。

李渔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坐于其中,窗外风景,.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景色变幻尽入眼帘。

“古代很少高楼大厦,私家园林更是以平房为主,这样建筑的视野很开阔,但是如果没有窗子的借景,把外面的景色纳入窗中,则画面凌乱,没有视觉的中心点。”黄强说,华浅居处大开度的圆窗就是摄影师的剪裁板,人物、物品、景物放置其中,已经进行了优选,景色为人物的情绪铺垫,人物为景物添色,也可以说是营造景物与情感融合,形成美画面,进而给观众视觉体验,古朴典雅的国潮风扑面而来。

黄强还说,其实《为有暗香来》营造的生活美,还有满眼生机的插花之美,休闲怡情的优雅之美,简单实用的鞋履之美,任性自然的情爱之美,都是可圈可点的。

如果要深究《为有暗香来》表现的生活美,还可说发髻、鞋履、焚香、插花、休闲等方面。当然也因为是架空剧,无法深究服饰的时代,但是对于剧中服饰使用唐代、五代、两宋的服饰元素,多少有些跨度大的感觉,建议影视公司在历史剧或者架空历史剧的服化道方面再严谨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