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超前消费,信用卡欠款逾期不还,但又没有还款能力,人生才起步就面临留下失信的污点……近日,南通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崇川分中心收到某银行诉小李信用卡纠纷一案,银行要求持卡人小李立即支付逾期信用卡欠款及违约金5万余元,最终调解员寻求最佳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了纠纷。
调解员在受理该案后发现,小李刚毕业没多久,还没参加工作,但逾期金额较高。经电话沟通,调解员了解到小李亲生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再婚,家庭环境较为特殊。小李成年后经常超前消费,虽有还款意愿,但没有工作,经济能力不足,无法按照信用卡章程归还欠款本息及违约金。调解员考虑到,如果该案进入诉讼程序,可能会对小李刚起步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便要求小李联系父母参与本案调解,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并积极与银行沟通,为小李争取宽限还款政策。
调解过程中,小李的父母提出银行给小李的授信过高,导致孩子误入歧途,对案涉欠款不予认可。调解员对小李超前消费的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从法律法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向小李的父母释法说理,告知他们逾期还款影响征信的后果。
小李在接受批评教育后,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向父母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勤俭节约、勤劳致富。随后,其父母同意帮助小李在两个月内还清欠款。银行考虑到小李年纪尚轻、家庭特殊,且愿意在短期内结清全部欠款,于是也作出让步,仅需小李归还本金4万余元,双方达成调解。
银行还表示,今后将加强对信用卡发放主体审查和授信审核工作,审慎发放信用卡。
据介绍,该案中调解员在受理该案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开展调解工作,而是寻求最佳调解方式。面对年纪较轻、家庭特殊的欠款人,及时联系其家人,释明逾期还款、列入失信的消极影响,鼓励积极归还欠款。此外,根据金融消费者在调解过程中提出的合理抗辩理由,向金融机构提出建议,提升金融产品的规范性、合法性,从源头上压降金融纠纷的产生,实现“诉源治理”。
通讯员 陶心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