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是仿生人吧?《仿生人间》看得脊背发凉
2023-10-20 10:48:35

你们会相信,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有仿生人的存在吗?

无论在外表上还是情感表达上,它们与人类几乎完全相同,甚至更懂得去表达。而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大脑中的神经元,被经过了定向基因编辑,有着单一且必须遵从的初始执念。

人心防伪剧《仿生人间》故事聚焦于未来世界,仿生人科技因发展过快而引发公众担忧,明眸基因研究所调查员程诺(宋威龙 饰)和安秋(文淇 饰)配合警方负责仿生人案件,在一系列深入调查后,逐渐体会人性的温度,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这部融合了科幻与悬疑元素的剧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社会思考,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母爱仿生人能给吗?

该剧由陈正道担任总导演,柯贞年、许肇任导演,宋威龙、文淇领衔主演,李鸿其、刘琳、刘丹、吕星辰、宋宁峰、阿如那、陈芋米、祖峰、吕聿来、陶慧主演。12集短剧,节奏紧凑、情节高能、看点颇多,全剧串联多桩案件让观众充满新鲜感。

研发成果一经公开,仿生人产业发展迅猛,瞬间引爆市场。这些定制的仿生人被当做商品在市场进行流通销售,随着某些群体开始利用其进行非法活动,但由于有不法分子利用仿生人行事,事故频发,引发公众的担忧。为维护市场秩序,政府最终出台“仿生人禁止令”。鉴别仿生人的唯一方法,便是注射特殊药剂来观察目标的瞳孔是否变色。

一桩看似离奇的案件引起了调查员的注意,一个女歹徒深夜持刀去酒店行凶,十岁小男孩方愿为了保护母亲的安全,当场拿匕首刺死了闯进房间的疯女人,酒店现场也发生了火灾,死者被烧。被酒店里的炭火烧的面目全非,研究人员也无法通过药剂来判断死者,究竟是不是仿生人?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的母亲长期被囚禁,母亲的仿生人可能在打斗中将孩子的生母杀死。这里一集一个案件,一集比一集震撼。

几年前,工作狂的陈心慧,没有时间去照看孩子,于是买了一个仿生人,照顾孩子方源的日常起居生活,而男孩的母亲除了工作就是无休止的训斥,在母亲这里,男孩感受不到一丝丝温暖。渐渐地男孩对这个仿生人有了依赖,他感觉这个仿生人才是个称职的母亲,她不会拒绝,不会发火,还很温柔体贴。

与此同时,这个仿生人也有了自己的意识,她见不得陈心慧对着孩子发火,她认为这就是一种伤害,于是她开始造反了,用药物将陈心慧迷晕困在地下室,自己则扮演起了男孩母亲的角色。为了躲避嫌疑,她提前模仿了陈心慧的言行举止,并用陈心慧的处事方式断绝了外界的联系,这样她就可以陪伴男孩身边。

可直到男孩与仿生人妈妈外出庆祝的那天晚上,外面风雨交加,家中也断了电,真的陈心慧侥幸从地下室逃了出来,上演了酒店杀人案。可真相并不是男孩杀了母亲,而是仿生人杀了陈心慧。为了保护仿生人,男孩夺过了仿生人的刀:“我已经失去一个妈妈了,我不想再失去一个!”

不,故事还没结束。接下来,陈心慧的仿生人被摆成奇怪的姿势,在熊熊大火里活活烧死...... 而剧中陈心慧的扮演者刘琳,一人分饰两角,上一秒杀人不眨眼,下一秒温柔似水,被网友指“这个妈妈太恐怖”,对其演技充分肯定。网友认为,尤其是一些情感抒发上,刘琳的演技不是一般的细腻,她能准确的把握住人物该出现的转折,不愧是戏骨。

高能剧情一个接一个,第二集“雕刻爱情”里,妻子不堪忍受丈夫出轨家暴,买了仿生人作伴,实在忍无可忍就杀了丈夫,还把丈夫的尸骨用雕塑封了起来,最后仿生人居然爱上了她替她顶罪!

第三集“连环杀手”中,男主程诺的母亲张雅登场,由《开端》中“锅姨”扮演。母子身份反差极大,一个是仿生人研发的,一个是打击禁止仿生人的……

引爆仿生人与人类如何共存话题

《仿生人间》把视角放在人类发展的新构想“仿生人”身上,将未来议题与悬疑情感结合,环环相扣中展开对人性的剖析。剧中,每起案件背后的真相都回归对亲情、爱情的思考,呼吁大众关注家庭关系、夫妻信任危机、边缘群体等社会议题。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的世界,科技进步到了可以制造仿生人的程度。仿生人与人类在外貌、智商、情感等方面并无二致,然而,他们的发展速度却比人类更快,能力更强。这引发了公众的担忧,人类是否会被这些仿生人们替代?人类与仿生人的命运又将如何交织?

故事讲述了人类与仿生人之间矛盾共存的关系,在不同生命体彼此守护、无私付出的感情中,展现爱与自我觉醒的力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仿生人等概念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正在吟诗作对的“杜甫”与“李白”引人注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只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酒当歌,声情并茂地朗诵《将进酒》,旁边的“杜甫”立刻拍案叫绝道:“好诗,太白兄!”两款仿生人细腻的皮肤纹理、真实的头发质感、灵敏的语言交互能力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

1982年上映的《银翼杀手》就给人类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首先是当仿生人像人一样有学习能力,有自我意识,甚至能理解情绪为何物并惧怕死亡时,人类就会陷入到底该不该给仿生人“人权”的道德困境。科幻作品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在未来和现实技术隐忧之间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技术道德焦虑中勾勒了技术的环境伦理症结,技术的生命伦理省思,技术导致的虚拟信息伦理危机等技术伦理议题,带领读者或观众在科学幻想的美学跃迁中探索和关注人类命运的未来走向。

当然也有观众对《仿生人间》并不满意,认为编剧的想象力已经到了未来世界,但局限在“仿生人”这个概念上,未来的调查员、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其本人,还停留在当下的阶段,这种差距给作品带来瑕疵。也可能是由于美中不足,以及宣发过于低调,让这部题材新锐的剧集目前还没有脱颖而出,引发更多关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