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巷道,踩着青石板路的斑驳,看上去老旧的民房旧居,那一排排雕花窗格,到处有着岁月的痕迹与韵味,让脚步都不由自主地欢快起来,心里涌起一种寻幽探胜的感觉。
这里是陶都宜兴蜀山古南街,既是紫砂发源的圣地,也是历史遗留的景观。忽而转几个弯,前面就是最近很火的网红面馆了,而与它一墙之隔的,就是今天要探寻的“幽胜”——泓砂行,当然还有它的主人紫砂艺术家吕卫中先生。
跨过略高的门槛,堂内一派古韵建筑,长长的茶海居于左手边,屋顶上镂空的天窗,自然光汇聚到了这里,仿佛茶海之上就是紫砂大舞台,那灵气的“太湖石”作品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吕卫中说,泓砂行布置于此已经七八年了,屋内建筑都是在保有古朴韵味上翻新布局的,也是花了一点心思在上面,但更多的精力还是聚焦在紫砂作品创作上的,比如说“太湖石”作品系列,他是狠下了一番精力与苦工。
质朴的话语,淋漓展现了一个做壶之人的实在。在紫砂路一路行来,吕卫中获得的荣誉并不是很多,比较亮眼的就是刚刚获得的“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踏踏实实做壶,年过知天命,吕卫中对于从艺紫砂的理念很清晰,他总是自谦地说自己的底蕴不够深、满打满算也就十多年,他说自小喜爱的是山水画,孩童时纯粹的热爱至今怀念,时常临摹一些名家画作,对于山水画的热爱伴他渡过了快乐的童年,也为他积淀了艺术的思想与血脉。长大后他又喜欢上了盆景,两者都是自然景观的移情与具象,吕卫中更喜欢追求山水画和盆景景观背后的艺境,直到机缘巧合下,他开始接触紫砂,自小培育而来的艺术细胞在紫砂上得到了更大发挥的舞台。
观吕卫中紫砂作品,透着一股灵性,在紫砂手艺人中算很有想法的。根源于山水画和盆景的艺术积累,他总是在紫砂作品追寻形与意的平衡,他说形与意是一个对立与统一的存在,它们之间有这交界与共性,从写实到写意,写意最终又回到写实,形与意交织糅合,艺术是一个圆,从这头到那头又回到最初,仿佛是种轮回,这其中的平衡点需要长期磨炼的把握。谈起艺术思想与见解,朴实汉子仿佛打开了思维的源泉,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吕卫中又拿来了一套“秦钟汉鼓”,亲手展示着作品特性,音乐与紫砂的融合,他兴奋地告诉我不同艺术领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切入的,在“秦钟汉鼓”里看到了紫砂陶材质塑造的内空间与音乐节奏间的妙处。之余,“秦钟汉鼓”艺术创作的来源,牵连到吕卫中人生的另一个骄傲,他自豪地想告诉所有人,他的女儿多么优秀,小吕在美国专业音乐学院学习已经好多年了,远在海外独立自强又学有所成,正是由于这一份骄傲,才有了紫砂与音乐联袂的缘分与巧思。
艺术是讲究缘分的,无论作品还是成就。因为女儿与国外音乐学院的情谊,有了“秦钟汉鼓”,而2023年“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的获得也不是没来由的。2020年疫情肆虐下,依然有朋自山西远方托来重任,想要吕卫中为太行八路军纪念馆设计一款旅游礼品,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历史与时节的重任,吕卫中深感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几番思量,迟迟不敢落笔,远赴山西太行实地考察,巍巍太行八百里风光,震撼了吕卫中的思想与灵魂,他又想起曾经设计的一款“红船精神”壶,两种之间带着血脉上的联系,从“红船精神”思考巍巍太行的革命精神,这其中似乎有着一种血脉相依的延续,置身其中感染了吕卫中,灵光乍现下吕卫中在纸上画下了“巍巍太行”的第一笔,从“红船”到“太行”,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延续。“巍巍太行”八百里,在山势簇拥间形成了一股聚势,仿佛山水军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才能组成“巍巍太行”,抵御一切外部力量。陶塑与紫砂壶型设计,宛若天成,山峰沟壑是太行,也是军民,汇聚而成就是“太行精神”,一气呵成完成最终“太行精神”的作品创意,吕卫中深深地吐出了压抑在心中很久的沉重,完满抒发胸臆的痛快,让他不负远朋所托。因此“巍巍太行”作品,吕卫中在山西艺界打开了一定知名度,进而今年获评“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这其中的缘起缘聚,更令吕卫中与人津津乐道。
荣誉令人振奋,缘分令人兴奋。但说起紫砂创作,吕卫中最得意的还是“太湖石”系列作品的创作。在斑驳树黄的实木茶海上,一条条宛若年轮纹理间,一把把形态各异的“太湖石”令人赞叹,或奇石嶙峋,或湖光潋滟,丰富的“太湖石”艺术意境很有画面感,正像吕卫中所说从形意间从写实抽象又最终回到实际,作品饱含了吕卫中对于“太湖石”过于厚重的情感,相信除了艺术的提炼与想象背后,一定是长期徘徊观赏磨砺出的意境。
西临太行,以观巍然。巍巍太行,精神流传。八百里盛,始于红船;“太湖石”观,锦绣灿烂。奇石嶙峋,湖光潋滟。细数日月,皆是情感。(文/图陶小哲)
背景链接:
吕卫中,号蜀山大卫,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宜兴当代紫砂创新艺术家,1970年出生,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华建,作品风格新颖、多有创新创作,优秀作品多次为宜兴紫砂博物馆收藏。创新类原创设计音乐紫砂壶套装,集音乐欣赏与实用性为一体,糅合音乐与紫砂陶艺术精粹,为紫砂界首创并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