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渡江侦察记》拍摄记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9-22 17:09:39

1954年和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在全国公演,在当时获得一片赞扬。一部影片时隔21年重新拍摄,由黑白改为彩色,且影片中的许多外景拍摄都选择在安徽芜湖繁昌,这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极为罕见。

刘四姐是谁

说起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拍摄,实际还缘起电影《南征北战》。1952年,陈毅陪毛泽东看《南征北战》,他们一边看一边评论,毛泽东总体上肯定了这部电影,只是说这部电影还缺乏故事性。《南征北战》的编剧是沈默君,陈毅在一次会见时转述了毛泽东的意见。沈默君记在心里,有意在下一个剧本中改进。

沈默君是华东军区专业作家,早就听说第二十七军先遣渡江大队的事迹,他有心据此写一个电影剧本。于是,他采访了当年的副大队长慕思荣,然后又三下江南,踏访当年先遣渡江大队活动的地方,采访当年配合先遣渡江大队的地下党同志,尤其是重点采访了当年活跃在皖南江边、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沿江武工队队长毛和贵。

沈默君很快完成了剧本《渡江侦察记》的创作,剧本获1954年华东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他在剧本中把三百余人的大队缩小为一百人左右的连。剧中的李连长是以亚冰和慕思荣为原型,剧本中的游击队长是以毛和贵为原型,剧本中没有主要女性人物。

陈毅在审读剧本时提出意见说:“剧本里怎么一个女的都没有。地球上一半人是女性,我们革命队伍里也有很多女军人女烈士,女同志参加革命的何止百万,不写女性角色说不过去。”沈默君把剧本中毛和贵的角色换成了女性,并就此重新修改。在前期的采访中,沈默君接触过四位女游击队员,于是,他便把这位女性角色命名为刘四姐。

外景选择在板子矶

上海电影制片厂确定拍摄《渡江侦察记》,导演是《南征北战》的导演之一汤晓丹。根据导演的意见,对影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进行了分工。孙道临饰演李连长,齐衡饰演吴老贵,孙永平饰演小马,康泰饰演周长喜,中叔皇饰演杨威,李玲君饰演刘四姐,陈述饰演敌情报处长。1953年夏天,上影厂《渡江侦察记》剧组乘火车来到芜湖,又由芜湖直接来到外景拍摄地繁昌县旧县镇,所有演员都住在西街的鹊江旅店。

《渡江侦察记》是一部惊险战斗故事片,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谍战片,观众在观赏时要有惊心动魄的视觉体验。为此,导演汤晓丹乘坐一艘汽艇,不止一次地行驶在十里场和金家渡之间的江面上,寻找能造成这种艺术效果的外景。当汽艇再驶至十里场时,远远地只见下游的江畔突兀而起一座山头。汤晓丹令汽艇近前踏勘,随行的本地人告诉他这是板子矶。汤晓丹高兴极了,渡江登陆的外景就选择在板子矶。那岌岌陡峭的崖壁,侦察英雄搭着人梯艰难攀爬的画面,就是在板子矶下拍摄的。

剧中指战员的服装都是三野的军制服,这是为了观赏的需要,其实,先遣渡江大队过江后不可能再穿三野的军制服,据亚冰说:“三分之二改穿国民党士兵服,三分之一穿便装。”1974年彩色版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侦察英雄们的服装都改成了“六五式”解放军制服。

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当然是李连长和刘四姐的几场戏了。刘四姐是江南游击队队长,戏中有刘四姐两次撑篙跳船的画面。刘四姐把李连长等接应到船上,她站在岸边用长长的撑篙,顺着斜面的船头一撬,船即滑向前去,然后只见她猫着身体一跃,如燕子凌空,轻轻地落在船头。这是影片中刘四姐第一次撑篙跳船的画面。

影片的拍摄得到了华东军区的大力支持,特意将正在抗美援朝前线的慕思荣、高锦堂调回国。慕思荣是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当年的副大队长,高锦堂是当年先遣渡江大队的连长。他们重回故地,在指导影片拍摄时特别认真,每一个战斗细节和动作都是一丝不苟地指导。

1974年夏季,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新拍摄《渡江侦察记》,黑白片换成了彩色片。除陈述外,所有的演员都换了。黑白片演员表中的李连长,在彩色片中有姓有名为李春林(连长),由王惠饰演,刘四姐换成了刘队长(游击队),由张金玲饰演。影片中的群众演员由县庐剧团担任。

张家康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