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一带一路”交通工程标杆示范样板项目连云港至宿迁高速公路沭阳至宿豫段工程项目提前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组织的交工验收。
通高速了,沿线企业群众方便了
9月14日下午,记者沿着新扬高速,从新建的宿豫枢纽进入全新的连宿高速。一路东行,两侧荷塘、稻田美如画卷。这段高速不长,47.7公里,最东头是与京沪高速交叉的沭阳南枢纽。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置5处互通式立交和1处服务区,分别为沭阳南枢纽、沭阳南互通、沭阳西互通、宿豫东互通、宿豫枢纽和三台山服务区。
“高速通了,我们方便多了。” 从2021年2月开工以来,沭阳县陇集土娃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兆勇就在盼望着这条高速的通车。土娃娃合作社每天需要运输莲藕等农产品进城,1天2趟。以前从省道324走,车多速度慢,到市区最快也要1小时。现在从合作社出发,几分钟就能上高速,半小时就能到市区了。
位于宿豫区新庄镇的宿豫机械产业园拥有75个落户项目,涉及高端新材料、精密机械制作和绿色食品等多个领域。由于园区就在高速公路出口旁边2、3公里处,企业都对这条新高速翘首以待。在宿豫区新庄镇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克勇看来,便捷的交通让园区与周边城市联系更紧密,为企业落户、人才引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为吸引外来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便利,将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纽带。
西接新扬、东连京沪,开辟东西新通道
宿连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伟表示,连宿高速公路沭阳至宿豫段是宿迁对接南北交通大通道——京沪高速公路最便捷、最快速的高速通道,全面打通了宿迁东西向对外高速通道,极大缩短了与连云港海港之间的通行距离,完善了苏北东西向高速公路网,提升了路网整体效益。同时,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苏北腹地经济发展,更好地带动沿线城镇化建设和渔业、莲藕、花卉、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为全面推进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助力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还从江苏省交建局获悉,连宿高速公路沭阳至宿豫段是连宿高速公路最西端部分。目前最东端的长深高速灌云北枢纽至徐圩港区段正在建设之中,连接京沪高速与长深高速、沈海高速的中间一段也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优化管理,打造 “一带一路”交通工程标杆
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全体建设者秉持“匠心铸品 聚力筑梦”的新时代交建局精神,以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工程标杆示范样板项目为目标,坚持“品质、平安、绿色、智慧、科创、廉洁”的建设理念,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标杆工程,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管理之“标”缔品质之“要”,项目创新提出“1+6+1”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设立首席质量官,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结合劳动竞赛开展多项标杆示范活动,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加强隐蔽工程及重点工序管理,落实第三方独立检测、巡检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工程施工质量等抽检,构建整套质量溯源体系。
以工艺之“新”铸品质之“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使用预制板梁自动凿毛机、三维激光桥面摊铺等20余项“四新”技术。针对施工难点和关键技术,开展了《脱硫灰改性沟塘淤泥土应用性能研究》等4项课题攻关研究,形成了《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与交付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以及专利38项、QC成果9项。
以数字之“智”赋品质之“能”,建立统一的智慧管理平台,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建立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BIM等模块的全过程“智慧工地”,将管控、试验室基础数据、BIM技术应用融合至智慧工地管控平台,推动工程建设由“智”变到“质”变。
以生态之“优”彰品质之“范”,采取石灰集中消解、裸土全覆盖、“三场”全面喷淋等多项扬尘管控措施;对路基边坡施工过程实施生态植草防护,桥下空间、便道两侧全方位全过程开展“边建边绿”;加强废旧混凝土、废弃桩头、粉土膨胀土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