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大马路-江北民国第一路
2023-09-08 14:46:20

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滨江区域,有一条浦口大马路。一个距离南京城很近,距离灯红酒绿很远的地方。作为曾经风头无两的民国老街,随着时光变迁,如今也迎来了“新生”。

大马路的由来

长江天堑分南北,大马路被滚滚长江隔开,分成江南江北两个路段。它们是地下的“牛郎织女”,只能隔江相望。“大马路”这个地名,虽然从表面看来平平无奇,但在中国近代道路改革历史中,地位和意义却非同一般。

资料显示,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南京被辟为通商口岸,张之洞上任后,修筑了码头至城内的路,这便是江南段大马路的形成。

而坐落在长江北岸的浦口大马路,在江北悠悠自在地看着江南彼岸大马路的繁华。同样靠近长江,同样有客货码头、同样有火车站,浦口大马路也同样曾经辉煌过。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浦口最热闹的地方,还曾誉有“浦口新街口”之名。

关于浦口大马路的形成,历史资料无过多记载。有群众猜测浦口大马路是和江南段一同建造的。二说大马路是在浦口火车站后建造的,但此观点被推翻过,浦口一带的码头货运和客运功能早于火车站的建成时间,因此判断大马路的年龄比火车站年长......众说纷纭,乐此不疲。 

大马路江北段

穿越百年,大马路旧貌展新颜

追忆90年代的浦口大马路,夏天茂盛的梧桐叶都能遮得住蓝天,抛开城区,只有浦口大马路的这段梧桐树长得最是苍翠挺拔。曾经的大马路,作为老浦口的繁华之地,不到400米长的马路两旁一家挨一家积聚了许多商家和店铺,日夜人来人往。“以前这里有上规模的南北货商店、新华书店、亭子状的烤鸭店,还有制作面条的小店、布店等等一应俱全。”浦口大马路正在值班的保安告诉记者。

曾经的大马路,周边都是久居几十年的老街坊,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们,时常从张家窜到李家。更有意思的是,谁家的孩子处个新朋友,半天就能传遍整条小巷。短短的街道上包含了所有人情世故。“依然清晰的记得每天下午放学背着书包从大马路那边的商场前门进去,后门出来。然后一路晃晃荡荡的去我妈单位”曾住大马路的小杨告诉记者。

为响应“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项目,浦口大马路迎来了改造。虽然还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内部已经修缮完毕。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整条街区以浦口火车站站房主体大楼为核心,沿临江路一路向东延伸,串联起浦口码头贵宾楼浦口电厂旧址,英式仓库群和铁路轮渡桥。大马路一侧,连入口的牌坊和花墙、座椅十分复古。街区还专门铺设了一段铁轨,用来展示老火车车厢。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街区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百年文保最原始的底色。历经风霜的近现代建筑在此种更新模式下重新焕发了新生机。

晋升“江北版citywalk”打卡点

厚重的文化历史与人文情怀交织,成就了现在古今相融的浦口。沿着浦口大马路,古玩店、咖啡店、小吃店……这条不到400米长的马路,每一处都独具特色,成为不少人周末“Citywalk”的宝藏打卡处。

市区导航“中山码头”,花两元坐轮渡便可来到对岸的浦口火车站旧址。如今坐轮渡无需任何票券,只要打开支付宝就可以扫码进站。一张两元的船票,可赏江景15分钟,看江面波光粼粼,仿佛掉入了星辰大海。迈出码头就无缝对接着浦口火车站,曾经人们带着行李,在这里迎接相聚又别离。

大马路上的建筑与火车站的建筑风格相近,从梧桐树的树龄也可判断种植于民国初年。抛开城区,也只有大马路的这段梧桐树长得最苍翠。岁月在老宅上留下的印迹,无言的诉说着她过往的辉煌。

“阿要辣油啊?”沿着大马路直走,占据童年记忆的大喜馄饨映入眼帘。在老板熟悉的询问声中,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柴火馄饨便被端上了大家的面前。吃完热气腾腾的馄饨,步行至大马路,路过一家经营着80年代各种小“古董”的店,儿时玩具小钢琴、panda收录机、城区老门牌......种种老物件承载了许多大马路人的回忆。

现在的大马路,伴随着老浦口人入眠的,依旧有船鸣也有火车鸣笛。时光凝结,大马路的青灰色牌坊、砖红色墙面依旧如初。记忆留存,拆旧建新后的大马路将华丽转身。在南京加快构建“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城市格局背景下,如今的江北新区,历史文脉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一幅幅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诉说着城市的故事。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张怡宁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