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残疾人、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如何有效治理盲道“断头”和缘石坡道“缺失”;如何在公共服务场所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备和辅助器具,让残疾人、老年人出行办事无忧……对于这些群众普遍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都可以在这部法律中找到解决的答案。那么,我们身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助力残疾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很多客户端或者小程序不够友好,字不够大,而且网页层级多,老年人用起来很吃力。”家住南京建邺区的施先生表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快速发展,不少政务服务事项搬到网上办,大家坐在家中点点鼠标或者用手机就能办成“政事”,确实让很多人办事更方便更实惠,但是不少政务类客户端,对于年过七旬且眼花严重的父母来说,感觉不到便利和实惠,很多时候得求助子女帮忙,或者只能跑腿到线下办。“数字鸿沟”障碍的存在,让信息技术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在老年人面前变得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和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
客户端页面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挤在一起。
对于施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发现一些政务类客户端或者小程序普遍存在“小字”的情况。“我的南京”APP首页,每一个服务事项字体只有半颗米粒大小,点开“医保服务”事项进入第二层级页面,“居民医保参保”“南京宁惠保”“医保参保证明”“医疗保险”等事项字体变得更小了,差不多米粒五分之一大小。在“南京住房公积金”客户端中,记者点开账号密码登录页面,上面贴有《用户隐私协议》内容,密密麻麻的“小字”挤在一起,让人阅读起来非常吃力。
“苏服办”APP设有老年版访问页面。
记者探访中也发现,对于老年人比较友好的政务类客户端、小程序也有不少。“苏服办”客户端设有老年版和大众版两个访问页面,老年版字体加大加粗,特别醒目,还提供了“语音找服务”功能。“江苏智慧人社”客户端设置了老年人专区,点击进入发现,不但字体较大,所有事项都用长条形的黄色色块区分,便于老年人快速查找和使用,不过也有些“美中不足”,进入下一个层级页面,字体又变小了一些。点开“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办事小程序,首页是温馨的“快速缴费长辈模式”,可以一键进入,第二层级页面字体也很大,画面也很简洁好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按照江苏省政府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及推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部署,省政务办采取保留并优化线下办事服务和开展线上政务服务应用适老化改造“双管齐下”举措,助力残疾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上线江苏政务服务网无障碍浏览功能,主动贴近老年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人群现实需求,提供字体放大、内容朗读、字幕辅屏等功能,让这些特殊群体网上办事更加便捷高效。老年人服务专区设置热门事项、福利津贴、健康养老、其他服务等四个板块,使用大字版,默认进入无障碍浏览模式,方便老年人访问使用。提供“苏服办”APP“老年模式”,梳理老年人常用的亮证、查退休金等高频服务应用,上线“老年模式”,整体设计使用大字版,界面交互简单易用,方便老年人使用。2023年1-8月,江苏政务服务网无障碍浏览服务人次10.64万人次、“苏服办”APP“老年模式”服务人次23.16万人次,共计服务人次35.22万。
盲道“断头”、缘石坡道“缺失”
这些常见问题仍旧突出
盲道上的竖条代表可以放心直行;凸起的圆点表示要注意有障碍物或者要转弯……对于盲人群体来说,盲道就是他们“静态的眼睛”。然而,记者探访发现,盲道“断头”、缘石坡道“缺失”等常见问题仍旧突出。
施工围挡占据盲道。
在南京建邺区楠溪江东街与恒山路交汇处西侧人行道上,一段盲道紧挨着小区围墙而建,不想被围墙上茂密的绿植挡住了去路;在河西大街元通地铁站东侧,施工队的围挡直接竖立在盲道上;8月31日中午时分,一辆滴滴青桔共享单车直接停在盲道上,拦腰截断盲道,让“静态的眼睛”也跟着“失明”了。
滴滴青桔共享单车停在盲道上。
设置不科学,甚至不安全的盲道,还会增添难以估量的事故隐患。记者注意到,河西大街和庐山路交汇处东侧,盲道“终点”连接的不是人行横道,而是十字路口正中央,盲人按照盲道指引到此,继续往前行走将会走进最为危险的马路交汇中心。河西大街和庐山路交汇处西侧,盲道尽头连接的是窨井,然后这里却没有设置凸起的圆点引导盲人注意避让。在奥体大街和恒山路交汇处,有一处盲道“终点”连接的却是机动车停止线。
盲道尽头连接的是窨井。
缘石坡道也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行人进入人行道行走的一种坡道。 对照去年施行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下文简称《规范》),对缘石坡道、轮椅坡道等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最基础的设施建设标准进行了调整,规定了各种路口、出入口和人行横道处,有高差时应设置缘石坡道。该《规范》要求: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然而这个规范实施一年多,仍有不少地方未按要求设置缘石坡道。在新安江街新城中学大门口有一条斑马线,新城中学大门口做了坡面改造,可另一头未设置缘石坡道,有个十多厘米的落差。在嵩山路上,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据附近居民介绍,嵩山路去年进行了整体翻修,结果工程结束了,人行横道一侧依旧没有设置缘石坡道。
人行横道一端未设置缘石坡道。
对于这些突出问题,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发现,该法律明确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维护和管理职责;同时明确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如果违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障碍社会服务
南京这些地方已经先行一步
记者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还在无障碍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公共服务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备和辅助器具,标注指引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服务。记者探访发现,南京的一些行政服务机构、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场所,在服务老年人和残疾人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各显神通”努力确保残疾人、老年人享受更为便捷的服务。
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记者看到服务台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明确表示为视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针对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服务台会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咨询引导、全程陪办、协助填表、复印打印等服务。
助残爱心车站。
在南京地铁1号线张府园站,有一处彩色绘画墙,吸引众多乘客前来打卡。实际上,张府园站是全国首个“助残爱心车站”。站内展示南京市残疾人就业政策、各类残疾人先进典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等内容。之所以选定张府园站设立助残主题,是因为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就在附近。“站内直达电梯设有爱心按钮,残疾人朋友有问题动动手指,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提供服务。”站内工作人员表示,当乘客表示需要车站工作人员帮助时,或车站员工通过监控、现场巡视,发现有行动不便的乘客时,车站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做好服务引导,并在引导过程中问询乘客目的地,在乘客上车后,车站会通知该乘客终点站的工作人员,告知车次、车门位置,做好交接工作,直到把乘客送出车站。
协助坐轮椅的乘客安全进入地铁车厢。
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南京地铁根据车站地质以及运营条件的不同,设置陶土、不锈钢、橡胶、大理石等材质盲道共261512块,总长78.45km,后续将持续开展3468.67米的盲道建设。新街口站1、2号线换乘通道增设无障碍坡道,坡道采用三段缓坡提升,中间设两处休息平台的设计形式以满足残疾人、老年人、推童车者的通行需求。此外,南京地铁车站还配备了助残连接板。工作人员根据乘客需要,将助残连接板放置在站台相应车门位置,便可协助坐轮椅的乘客平稳进入车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