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柯军:用最传统抵达最先锋,以最先锋回归最传统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8-15 20:52:40

8月15日上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省艺术评论协会、扬子晚报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舞台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邀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柯军来到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为培训班的30名学员带来了一场题为“昆曲三部曲——从最传统,到最先锋,到最内心”的精彩分享。

授课现场,柯军讲述了自己与昆曲结缘和学戏的点点滴滴,尤以昆曲三部主题著作为主线,简述了从《说戏》的最传统,《素昆》的最先锋,回归到《念白》的最内心,以最真实的姿态呈现了一位昆曲大武生的艺术人生。

六百年昆曲艺术传承之愿,十一折经典剧目赏鉴之道,一出大师与特殊少年的对手戏,百戏之祖大美昆曲润物无声。《说戏》一书,以昆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柯军与一位交流障碍症戏迷少年陆诚的台前幕后交流为线索,串出柯军先生对十一出经典昆剧的剧情赏析、角色揣摩、表演阐述、压箱底的昆艺秘技。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又表现出传统艺术打开心扉直抵人心的魅力。“像林冲、史可法,他们和我是有关联性的。演着演着,会把他们身上的气节、精神、情怀,不知不觉地注入到我的血液。”授课中,柯军以昆曲《夜奔》中林冲一角的塑造为例,分享了自己在前辈师傅的表演技艺传授、主演对剧中人物命运的体悟、唱念做打舞台语言的把握等诸多方面思考、实践与收获。

《说戏》是柯军从艺四十年所演经典剧目的传承之作,书中收录了《宝剑记 夜奔》《桃花扇 沉江》《铁冠图 对刀步战》《铁冠图  别母乱箭》《长生殿 酒楼》《牧羊记 望乡》《牧羊记 告雁》《九莲灯 指路闯界》《红楼梦 胡判》《邯郸梦 云阳法场》《邯郸梦 生寤》11折昆剧的情节概述、角色理解、表演门道等内容。

在谈到先锋昆曲探索之作《素昆》一书时,柯军以香港创意文化教父之称的荣念曾先生为该书所作序言为开篇。他说,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与当代对话,如何借助当代剧场、当代技术推动最传统的昆曲艺术与这个时代互动,这是他作为昆曲艺术家一直在实践的事情。思考舞台对于演员的意义,在剧场创作中自由呼吸,阐述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以素颜和极简主义的方式构筑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艺术家精神空间。素昆其实是先锋昆曲的代名词,先锋昆曲的形态、样态和姿态,它是区别于传统昆曲的,就是卸下装扮,以素颜演出。素昆主要是讲究极素、极简,铅华褪尽,始见真我。这是它的一个研究样式,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演员本身对世界、对未来的一些思考。除了传承之外,还要有我们自己的创造,有我们自己对当下世界的一些思考。我们要做一个通道,不仅仅要传承过去,它还要有属于未来的创造和创新,先锋昆曲它应该是通向未来的一种艺术创作。

我们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要保护和传承,把昆曲这项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延续下去,保存下去,能够让未来的后辈看到几百年前的祖先们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巅峰。因为昆曲它不仅仅是一个艺人的艺术,它更多的是一个文人的艺术,我们要去做先锋的探索。在实验版《夜奔》里,检场人成为演员,而舞台不仅仅只是搬演戏文的高台,它有可能也是监牢,也可以是书房,是一切创作的起点,或是一个映照社会的空间。“音响去掉了,没有任何伴奏,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就是林冲。上台以后我没有任何的顾虑,这个时候我想停多久就停多久,想唱多长就唱多长,想闭眼就闭眼,这种时候就已经超越了演出的概念了,我觉得我置身到林冲的灵魂深处去了。林冲就在当下,所到之处哪里都有梁山。”柯军以自己在日本横滨演《夜奔》的现场感受,诠释了“素”就是简约,然后直指灵魂深处,并不是表象的丰富。他认为,“先锋”这个词颇有战斗意味,它代表了反叛、非主流,代表了对传统的挑战。这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和独立性有某种暗合,而昆曲的内核中更厚重的内涵,从来都是忧患而沉重的,是一种悲悯情怀,是另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素昆》收录了柯军近二十年来导演、表演的七出先锋昆剧:《余韵》(2003)《浮士德》(2004)《藏•奔》(2006)《新录鬼簿》(2009)实验版《夜奔》(2010)《319. 回首紫禁城》(2010)“汤莎会”《邯郸梦》(2016),还包括导演阐述、剧本、对谈等。

随后,柯军与大家分享的是“昆曲三部曲”的第三本书《念白》。这是一本温润且质朴的日记,记录其中的是他近十年来的心路历程。该书从柯军十余年来上百万字的日记中,精选二百余篇,从传承、幕后、往来、独白、日常五个方面,描绘了一位昆曲艺术家的内心写照。书中柯军卸下装扮、回归真我,以普通人的角度,写下了他对昆曲之爱以及他的生活常情,笔墨之间传递着他对昆曲事业的热忱、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作品风格清利,质地纯粹,展现着一个真实的大武生。

念白是我国戏曲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最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日记是一种最接近内心的文体,记录着真实的人生。武生习惯在舞台上着大靠持长枪,挥斥间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或翻起筋斗舞刀耍棍,跌扑翻打勇猛矫健。这本武生的“念白”,纯粹、质朴,发乎本愿,有情感的温度,也有潜思和深度。

讲座尾声处,柯军还即兴演唱了《夜奔》的首曲【点绛唇】,短短一分多钟的演唱,却是余音绕梁,让人瞬时感悟到600年前的古朴与沧桑,唱出林冲满怀幽愤的冤抑不平之气和孤独、悲凉、愤懑的心境。令学员们赞叹不已,甚至湿润眼眶。

通过柯军老师的授课分享,“用最传统抵达最先锋,以最先锋回归最传统”会成为培训班学员们持续探讨、坚持研究的课题。对于传统昆曲、传统戏曲甚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学员们也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与思考。同时,也让学员们得以共飨以“说戏”为开端的昆曲盛宴,见证戏剧表演艺术家的风采,切实近距离感受到了戏剧之美、生活之美乃至生命之美!

通讯员 郭晓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潘肖敏(实习)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