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吴江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案,经该院提起公诉,怀揣“淘金梦”投身诈骗团伙的王某等26人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至11年不等。
近年来,涉缅北犯罪案件频发,2020年以来,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共办理偷渡缅北案件28件83人、缅北回流案件5件35人。吴江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戴飞表示,涉缅北犯罪案件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利于社会诚信价值体系建设,需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打击,合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偷渡缅北“淘金”美梦变噩梦
“那边赚钱太容易了,我去过两次,只要会打字聊天,轻轻松松月入几万……”2020年3月,28岁的王某在吴江打工期间从老乡孔某处得知出境打工“致富经”。虽然王某心里明白这事儿有猫腻,但听多了不免有些心动。最终,他还是在孔某的介绍安排下,与其他5名工友一道偷渡缅北孟波。
“太可怕了,他们真的会弄死你。”讯问中,王某后悔万分。王某一行到达缅北后,立即被当地持枪的“保安”控制,上交了所有私人物品,并被要求“不准互相交流”。而所谓的“高薪工作”其实是“杀猪盘”骗局,只有干出“业绩”才能拥有相应的收入和人身自由,否则就得接受惩罚。
一段时间后,有了几单“业绩”的王某感到良心不安,但当他想离开时,却被告知“连用过的牙刷都要支付高昂费用”。此后,王某只能更加卖力“工作”,直到两年多后才返回国内。像王某这样,本案中共有26名18至28岁的年轻人经熟人介绍或被网上虚假高薪招聘信息吸引,偷渡缅北从事电信网络诈骗。
境外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
分析涉缅北犯罪何以愈演愈烈,吴江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许雪卫介绍,境外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是重要原因。
中缅边境线长约2185公里,环境复杂,偷渡行为不易被发现。同时,组织偷渡者“里应外合”,一般使用摩托车、橡皮艇、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多条线路切换以躲避边检巡查,或帮助偷渡者以赴缅甸从事绿化、种植业务等名义取得通行证,“光明正大”走出国门,在边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由于犯罪地在境外,国内办案人员无法清晰准确掌握犯罪集团组织架构,更难以获取手机、电脑、“业绩”账本等关键定罪证据。
此外,缅北发达的博彩经济也对偷渡者产生了极大的诱惑。缅北小勐拉有“小拉斯韦加斯”之称,为吸引客户,专门面向国内赌客开设赌场、靶场、色情场所等,并为赌客提供订票、偷渡、食宿等“一条龙”服务,赌客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吸毒、赌博、嫖娼等违法行为。如吴江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偷越国(边)境案中,吴江一女子余某为到缅甸小勐拉一“赌”为快,以虚假事由骗取出入境通行证,5年间偷越中缅国境线60余次。
在缅北迷失自我的,除了余某这样的赌客,还有一些诈骗团伙的“员工”。在纸醉金迷的环境中,他们将诈骗挣到的钱财挥霍一空,甚至因欠下高额债务或染上毒瘾无法抽身,只能继续任人驱使从事诈骗活动。
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打击合力
偷渡缅北案件频发该如何治理?戴飞认为,要加强边境与内地司法机关的联动协作,加大对妨害国(边)境管理、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着力打团伙、摧网络。同时,要持续强化边境管控,加大对组织者、“蛇头”骨干、引带运送出入境人员的打击力度,维护边境稳定。
此外,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媒体报道、案例剖析、现身说法等以案释法,增强群众对各类“境外务工”、出境赌博的警惕性,营造全社会共同防范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活动的浓厚氛围。
戴飞提醒,不论是出境务工还是出境旅游均应当提高警惕。缅北不是遍地黄金,更不是法外之地,非法出入境是明令禁止的违法犯罪行为,无论是非法出境赌博还是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当偷渡踏出边境的那一刻起,人身自由、安全保障都将成为泡影。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