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重无人机在极限场景下跨越地理障碍将遇险人员运送至安全地点、多旋翼干粉灭火无人机直接对高层建筑起火房间喷射灭火药剂、消防员借助面部识别智能系统开展“无感式”体能训练、人工智能助力消防人员体技能长短板分析研判……在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的训练场上,全国首款体能自主考核智能申报系统和全省首支无人机灭火救援分队正式亮相。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多旋翼干粉灭火无人机,空旷野外正常救援飞行高度300-450米,飞行距离1公里,城市楼群中作业高度约为200米,几十层楼也不在话下。单架次可携带相当于10罐灭火器当量的灭火药剂,可直接对室内喷射灭火药剂,对压制初期火灾、防止火灾蔓延起到一定作用。大载重无人机一次可以搭载一个救生担架一个人。
7月11日,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无锡召开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差异化练兵暨体能申报制考核工作交流会,来自全省各地的90余名灭火救援专家参与交流。本次工作交流会采取“成果讲解+实地参观”的形式,重点展示了体能申报智慧考点、消防员之家和火灾实验室,观摩了无人机编队实战操法、差异化练兵高层供水训练科目、烟火特性训练设施应用、车辆器材装备革新等成果项目,总结出了可推广、可复制、可运用的经验成果,打造了可行的样板。
近年来,无锡市消防救援部门以“实战打赢 科技兴兵”为目标,把科学技术作为战斗力的增长点,锚定训考模式转型、智能装备应用和作战效能建设三个环节靶向发力,重点推动制度完善、项目落地和体系搭建,以开发体能申报系统、组建无人机分队、特勤大队实体化运行等工作为“小切口”,解决老问题、撬动大变革。形成“训战相通、地缘互补、内力激发、数字赋能”的差异化练兵“无锡模式”,为工作注入“创新、融合、自强、互助”的“无锡内涵”。
年内研发全国首款体能自主考核智能申报系统,实现体能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的智能化、自主化、可视化,明确个体培养方向,助力打造“工匠型”消防员。培养建设了全省首支无人机分队,坚持“空地一体、智能引领、集群作战”的作战理念,立足“平时应急、战时应战”,配备有侦察测绘、拾音喊话、生化侦检、高空照明、重型运输、灭火攻坚6类10架飞机,培训三级飞手梯队近百人。
此外,地震、水域、高层、化工等8支专业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0类典型灾害处置战法得到阶段性提升,全市3300余起火灾平均处置效率提高18.7%,华友微电子、小天鹅电器、锡北汽配城等急难险重灾情处置圆满、高效,职业化转型中的“锡城铁军”不断焕发新生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