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健康江苏”提醒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健康”。“职”为你健康专栏特邀职业病防治专家推出“三百六十行健康提示”系列科普,分行业介绍职业健康防护知识。筑起“三百六十行”职业健康防线,守护每一位劳动者身心健康。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顶着夏季的烈日和暴雨,冒着冬日的严寒与冰霜,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他们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打工人,是一群可爱可敬的外卖员。
外卖员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工作负荷大,工作时效性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其职业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
外卖员的常见职业相关疾病都有哪些?
该如何防护呢?
01
高温:中暑
随着夏季的来临,室外温度越来越高,外卖骑手们仍奔走在烈日下,保障市民多样生活需求。面对这样的酷暑天气,预防中暑很有必要。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已将“中暑”列入了职业病目录范畴。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职业性中暑的诊断》,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痉挛多见于青壮年,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多因脱水,电解质流失后,大量补充水分,造成电解质不平衡而发生的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起病迅速,症状包括高热、失水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症状为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体温高达 40~42℃,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意识模糊,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去除衣物,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补充足量糖盐水。若患者意识丧失,痉挛剧烈,应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快速拨打120,送急救中心。
如何预防中暑?
1、遵守高温作业规程,每天高温下工作或运动尽量不超过8小时。当有高温红色预警时,建议应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2、做好防晒防暑的准备,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户外佩戴好遮阳帽、太阳镜等,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适宜的防晒霜。
3、科学饮水,合理饮食,及时补充盐和矿物质。
4、掌握中暑急救措施,常备防暑药物。
02
低温:冻伤
冬季气温骤降,伴随寒潮与雨雪天气,外卖员因其工作特殊性,在恶劣的环境仍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极易冻伤,要重视低温作业的职业防护。
低温作业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低温作业除了受温度影响外,还与作业环境中的湿度有关。长期从事低温工作可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关节产生危害,引起一些职业相关疾病。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低温列为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低温引起的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长短有关。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的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头痛等。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作用,将会发生死亡。
低温作业防护措施
1、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环境温度低于-1℃,尚未出现中心体温过低时,肢体远端或裸露部位的组织即可冻伤,要重视手脚与头部的保暖工作。
2、增强耐寒能力:人体接触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后可形成冷习服,低温环境作业人员可以通过主动的耐寒训练来促进冷习服的形成,如冷水洗脸、冷水浴等。此外,冬季应适当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03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指因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引起的肌肉骨骼损伤,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受力、重复操作、搬举重物、重体力劳动和振动等。肌肉骨骼损伤是常见的职业相关性疾病,外卖员工作需要骑行、爬楼及负重等大量体力活动,因而易发生肌肉骨骼损伤。研究发现外卖员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为54.9%,其中肩部和颈部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位。不良生活规律与损伤发生呈正相关,而高负荷工作(工作超过5年和每天超过51公里的食品配送距离)则与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防控措施
1、加强个体防护,提升健康意识。避免提举和搬运较大、较重物体,以免肌肉高度用力,造成急性超负荷或肌肉疲劳。
2、合理安排休息,及时放松疲劳部位。
04
职业紧张
骑手作为新兴职业群体,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工作压力和劳动关系等都有别于传统务工者。调查显示,骑手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包括和顾客打交道困难(38.81%),不被尊重理解(31.34%)和认为这份工作不安全,容易出事故(32.09%)等。在配送途中,超时、送错餐、餐品损坏、订单取消、差评甚至投诉等问题一旦出现,最后一环节的外卖员往往就成了首要的担责者。
防控措施
从个体层面,外卖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如休息,例如看电视、电影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同时也可以寻求外部支持,向家人和好友倾诉。也应学会利用相关平台服务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积极调节心理压力。从企业层面,企业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为骑手提供专业的支持性资源。例如美团联合专业心理机构设立了“骑手心理服务热线”400-616-8077以及《外卖骑手心理服务指南》,为骑手寻求心理健康提供了专业研判与服务。从社会层面,应加强社会信任建设,推动社会各界对骑手的理解与尊重,少一些不必要的差评。
“外卖”不仅是一个职业的代名词,更是现代人便捷化生活的标志,外卖员的身影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在严寒酷暑的恶劣天气下,在外送单的骑手更希望能被理解和尊重,作为消费者,也请对他们多一些宽容与体谅,多一些关注和保护。
供稿:省疾控中心职防所 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