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民间划龙舟”惹争议,民俗如何还给民众?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6-15 18:17:29

端午临近,进入龙舟月,爱划龙舟的人们热情满满备赛。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之一,划龙舟活动已在民间流传数千年。近日在浙江瑞安,村民因擅自组织划龙舟活动被行政拘留的消息传来,引发争议。

采访中,专家们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尽管当地有自身情况,但民俗活动离不开民间传承。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引导,加强安全等各方面保障,为群众参与和传承民俗活动创造更好条件。

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一禁九年

6月11日,浙江瑞安警方通报,当地两位村民因未经报备许可,擅自组织人员在其村居河道内进行民间划龙舟行为,被予以行政拘留处罚。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质疑声四起。有人不解,划龙舟何时成了违法行为?记者联系当地政府采访,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可以查看网上资料。

2009年瑞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的通告》、中共瑞安市委办公室 瑞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今年4月,瑞安市人民政府又发布“关于继续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的通告”。具体内容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擅自组织和举办民间划龙舟活动(包括开龙舟鼓,建、修、借、租、买龙舟,组织龙舟上水,竞划民间龙舟等);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借建造龙舟或划龙舟的名义进行寻衅滋事、封建迷信、强制摊派、变相敛财等活动。对违反通告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组织和举办民间划龙舟活动(包括传统龙舟和小龙舟),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究其原因,2014年,瑞安市多次发生由民间划龙舟引发的冲突、械斗,借划龙舟活动名义搞摊派和变相敛财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事件。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后,瑞安市政府做出禁止民间划龙舟的决定,一禁便是九年。瑞安市人民政府在通告中也提及,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是出于“我市民间划龙舟活动存在摊派、低俗、迷信、无序等现象”。

当地政府在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的同时,也倡导各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文化氛围。此外,当地政府继续支持有序发展体育竞技龙舟运动,坚持“规定时间、划定区域、限定队数”的原则,完善龙舟基地建设,引导发展龙舟协会(俱乐部),以各有关乡镇(街道)体育竞技龙舟分会为单位报名参加活动;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要按有关要求,严格把关,规范审批,加强管理。当下龙舟竞渡也成为竞技性赛事。当地也举办竞技龙舟大赛,6月30日将举行第九届竞技龙舟大赛,目前报名已经结束。

“龙舟月”来了,点燃划龙舟的热情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逐渐成为集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佩香囊等诸多习俗。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观的,当属龙舟竞渡习俗。1984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把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成立,一时间,各省、市县相继成立专业的、业余的龙舟队伍。当下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龙舟竞渡在具备健身功能的同时,有着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为民众所喜闻乐见。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成为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民俗表现形式。锣鼓喧天赛龙舟,百舸竞渡大江河,据说6月更堪称“龙舟月”,各种赛事频繁。

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活动,龙舟竞渡广泛流传于江浙、两湖、闽粤贵等地区,香港、台湾地区亦有保留。目前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涉及龙舟竞渡习俗的项目达十余个,如湖北省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浙江省的蒋村龙舟胜会、福建省的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澳龙舟游涌等。在江苏,泰州、淮安、宜兴、南通等地民间龙舟赛事蓬勃,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赛事,全运会龙舟比赛中斩获好成绩,还走进校园,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在南京,自2013年以来,连续10年成功举办南京市龙舟公开赛,龙舟赛已成为八卦洲对外展示独特水文化和清新乡村美景的一张美丽名片。

瑞安发布资料图

有助于文化传承,民俗应还给民众

尽管当地有自身特殊情况,但也有人质疑,严禁民间组织划龙舟似乎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瑞安市政府发布通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似乎有点“因噎废食”的意味,难免让人质疑。

文化学者、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戴珩认为,划龙舟是传统民俗活动,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定义为民俗活动,其当然主要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和参与。民俗活动的传承主要也是靠民间传承。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引导,加强安全等各方面保障,为群众参与和传承民俗活动创造更好条件。简单地禁止民间划龙舟不可取。完全用官办划龙舟比赛取代民间划龙舟活动,也不合适。民俗应还给民众,这才有助于文化传承,有助于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表示,划龙舟是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本身有一定意义。“出现安全问题,但这不能成为禁止民俗活动的理由。龙舟活动花销大,有安全隐患,政府管理应该从怎么加强管理教育入手,把民俗活动组织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