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纪念沈尹默先生诞辰140周年专题讲座
2023-06-13 16:57:44

今天恰逢沈尹默先生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纪念沈尹默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周的步履踏入了校园。来自湖州师范学院的150余名师生济济一堂,聚精会神地聆听一场专题讲座。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法美术评论家、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研究员胡正良主讲

湖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范斌主持

主讲人胡正良研究员是来自南京的书法美术评论家。他以“沈尹默: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为题,把沈尹默放入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大背景、文化大视野中,对其成就和影响作了全面的考量。他认为,沈尹默用一生的坚毅和温情,始终与文化、诗词和书法这三株顶高的树并排地立着,最终站成了一帧沧桑豪迈的时代剪影。

“学者本色”之树:

绽放着新文化名人的卓越风采

●沈尹默是最早擎起新文化运动大旗的先驱之一。他在思想上率先认同,以《新青年》为展示窗口,参与构筑新文化运动的理论阵地;他在行动上勇敢站起,以北京大学为集散中心,协助打造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阵营。

●沈尹默是带领新青年成长的最温情的导师。他循循善诱,甘为青年的路标,引导学生争做时代新人;他慧眼识珠,甘做青年的人梯,为苏曼殊、陈独秀等友人铺设施展才华之路;他尽心竭力,甘当青年的后盾,为学生爱国运动仗义执言。

“诗人情怀”之树:

闪亮着新文学名流的灿烂光华

●沈尹默是举起新文学革命旗帜的元老之一。在传道上,他全力推介新文学革命思想,鼓励学生大胆从事白话文创作;在授业上,他带头将童话、故事、短剧等素材改编为白话文并亲自授课;在解惑上,他身体力行地从事新诗写作,优美绵长的诗韵如汩汩清流激荡深远。

●沈尹默因掀起新诗写作的浪潮而居于诗史之上。他以《新青年》为主阵地,创作了《月夜》《三弦》《落叶》等新诗多达18首。他的诗作主题深刻、意境隽永、韵律绵长,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沈尹默因扬起致敬经典的风帆而位于诗词大家之列。在古诗词教学上,他只传授研究思路,为学生发挥独立的学术个性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古诗词创作上,他追求取材广泛和格律严谨,同时又守正创新、不落窠臼。

“书家特质”之树:

闪烁着新天地名家的璀璨风华

●沈尹默以中和之美为圆心,把书法艺术引入唯美主义境界。他将“晋韵唐法”尊为最高原则,推崇晋人行书的中和之美和唐人楷书的正大气象;他将书法奉为最高艺术,为晚清和民国初期不断遭受质疑的书法正名,呼吁复兴书法文化,宣扬独具一格的汉字之美。

●沈尹默以笔法笔势为坐标,把书法思想赋予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笔法论》《书法论丛》等理论名篇提出了两大新认知:一是从历史唯物论的视野,论证了传统笔法的重要性,提出了“笔笔中锋”理论;一是从哲学方法论的视角,剖析了“法”与“势”的辩证关系,厘清了笔势的内涵与外延。

●沈尹默以书法人生为标志,把书法传承置于实践哲学范畴。他在学书启蒙时期,跳出“尊碑抑帖”的时代局限,扎下致敬传统的根脉;他在入书体悟时期,面对“其俗在骨”的棒喝,通过临习北碑、研读书论、回归帖学来培植骨力;他在释书创造时期,擘画着复兴古典、走向未来的蓝图,在遭受困境时依然用生命坚守,为书法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仰望着沈尹默这株从湖州走出的、阅尽千峰却依然挺立的“顶高的树”,胡正良勉励在座学子要缅怀沈尹默先生在历史转折和文化转型时期的责任与担当,谱写好当代湖州学子的文化诗篇;要学习沈尹默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贡献出当代湖州学子的聪明才智;要学习沈尹默先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承载起当代湖州学子的历史使命。

胡正良富于思辨、充满激情的讲授令在座师生感到意犹未尽。他们纷纷表示从沈尹默先生身上感悟到了中国风采、江南风范、湖州风韵。

近年来,湖州市文联始终高度重视文艺人才培育。在高校这片人才集聚之地传播地方名人文化,是湖州市挖掘和传承名人资源、推进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重振湖州人文荣光的一项有力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怀揣热爱、勤于钻研的湖州学子接续先人衣钵,成长为文艺之林那一株株“顶高的树”。

摄影:钱佳联


总编辑:蔡啸泉

编 审:蔡 娟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