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本馆@十竹斋 |守护文化根脉,传播中华文明
2023-06-09 17:09:56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片大气恢弘的建筑群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彰显中华文化神韵,这正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馆内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十竹斋笺谱》便是其中的一份重要展品。

在国家版本馆筹建之时,馆方就积极与十竹斋展开了沟通对接。《十竹斋笺谱》己亥重刊版和所用的雕版工具作为古籍典藏、研究和展示的标杆,被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收藏并展出。

十竹斋艺术集团董事长陈卫国表示十竹斋将切实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不断加强文物、艺术的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

传奇笺画凝聚五千年中华文化精髓

十竹斋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并称为中华艺术四大老字号。明末清初,著名出版家、篆刻家胡正言在南京鸡笼山下设立居室,取名“十竹斋”。胡正言以心无旁骛的匠人精神打造了象征中国水印木刻版面的巅峰之作《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印谱》。其中《十竹斋笺谱》创新结合当时流行的“饾彩”、“拱花”之术,成为光耀世界印刷史的两大发明,将传统印刷术正式带入了三维时代,被视作世界彩色套印版画的开端。《十竹斋笺谱》可谓深刻遵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雅立意,通过艺术手法极大地提炼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典籍精髓,以一二件象征之物含蓄内敛表达出完整故事内容,完美传达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操。

因而,《十竹斋笺谱》的艺术造诣被郑振铎、鲁迅不吝盛赞,更被鲁迅郑重誉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对日本浮世绘乃至近代西方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十竹斋也因此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传承不竭“切实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文从史来,文史相印。古籍流传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2014年起,作为“十竹斋”的诞生地,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投的正确领导下,以《十竹斋笺谱》重刊为起点,正式实施十竹斋品牌复兴计划——设立“十竹斋水印木刻技艺传习所”,启动《十竹斋笺谱》重刊工程,先后聘请了数十名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等国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组建了精干专业的工作队伍。在《十竹斋笺谱》重刊过程中,团队从板材选择、工具制作、图案分色到雕版刷印,都经过了多次实验和探索。笺纸纸张要从20多种宣纸当中选择再进行调整配料,生产出笺纸专用纸。

传播全球社会化传播与保护让文化生生不息

十竹斋,中华艺术历史长河的璀璨明珠,见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十竹斋笺谱》重刊完成后,十竹斋先后在伦敦、巴黎、东京、北京等全球各大中心城市举办了主题艺术展览与讲座近百场,三度登上央视节目平台,受邀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国品牌日、澳门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国际重要会展现场,以笺谱主题合作京东、网易、腾讯、费尔蒙、路易威登、金鹰、知乎等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通过艺术收藏、文化传播、衍生产品、老字号进校园等多元形式推动艺术传承深入人心。

未来,十竹斋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切实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不断加强文物和艺术的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下一步重点计划将重点启动《十竹斋画谱》新版刊印工程、每年组织不少于10所校园艺术课堂、开展围绕《十竹斋笺谱》主题的沙龙雅集和艺术文创产品,并利用十竹斋艺术产业链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依托艺术数字化等领域先进的理念、技术,打造好十竹斋艺术“元”生态场景,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十竹斋智慧和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