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第一辆华晨宝马在沈阳下线;20年后,全球每三辆宝马,就有一辆生产自沈阳。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一切。
20岁,风华正茂,华晨宝马乘上时代巨浪,创出累累硕果。5月18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迎来20周年,而华晨宝马也创造了宝马集团与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典范——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人民币,年产能达到83万辆;
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的零部件采购额超730亿元,其中60%来自辽宁;
华晨宝马连续17年保持沈阳市最大纳税企业,2022年税收贡献达485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的业务实体为超过3万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已有超过8000名员工接受了电动化相关作业培训。
站在2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宝马集团负责企业财务的董事默尔特先生代表宝马,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继续扩大在中国业务布局。
他表示,二十年来,华晨宝马一直是宝马集团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服务客户、创造价值、造福社会和助力经济等多方面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宝马与辽宁省以及众多中国企业的成功伙伴关系,展示了为什么中德贸易可以创造共同繁荣。在迈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的道路上,宝马集团将继续扩大在华布局、加强合作,积极为中国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华晨宝马正奔赴一个充满想象的全新时代。
宝马集团宝马集团宣布:将加快在中国沈阳的投资扩产,集中发力电动化车型的本土研发、生产和动力电池迭代,进一步贯彻“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集团战略,全面融入中国及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电动化提速,全力蓄势
未来,华晨宝马还将带来哪些激动人心的新车?确定的是,华晨宝马将在产品线加快电动化布局。
在成功推出纯电动BMW iX3、i3之后,华晨宝马将于今年年内推出纯电动BMW iX1,明年推出纯电动BMW i5,而2026年将迎来BMW新世代车型。BMW新世代车型,具备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全新的高效电驱和电池系统、全新的循环永续标准,将是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的中流砥柱。
与之配套的是,华晨宝马在生产方面已为电动化提速做好准备。
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面积的5倍,并将创造2000个新的工作岗位;
此外,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集研发、采购、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为一体,在宝马全球布局中不仅规模最大,也是创新的先锋。2022年6月,里达新厂区成为宝马全球第一座“精益、绿色、数字化”的BMW iFACTORY工厂。正在建设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也将秉承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在设计之初就进行全面虚拟化设计,在建设阶段就实现产品、生产和供应链数据的对接和协同。在活动现场,这座仿真数字工厂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
当下,大数据、虚拟化等先进科技已在沈阳生产基地广泛应用,而代号“灯塔”的人工智能平台将作为“超级大脑”为宝马在国内的所有生产和运营提供数字赋能。针对业务部门需要的应用场景,宝马的数字化团队可以在“灯塔”平台上进行开发,为持续数字创新赋予无限可能。未来,“灯塔”平台还将加入更多技术模块,生成式AI、区块链、量子计算、多模态融合等将成为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全价值链发力,大象起舞
由单打独斗,转为全价值链的同构,无疑是汽车电动化深水区变革的重头戏。此前,宝马携手电动汽车产业众多伙伴,带动庞大身躯起舞,也将电动化产业化推向新高度。
未来,在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的全价值链上,华晨宝马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研发方面,宝马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网络,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并与众多中国科技公司及电动化核心企业深入合作,在上海联合设立创新孵化基地,共建共创未来出行新生态。
宝马沈阳研发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聚焦电动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国产化标定及验证,至今已有10年历史。活动当天,华晨宝马宣布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该设施包括19个新的实验室,其中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进一步强化了宝马本地化新能源车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
产业链方面,华晨宝马致力于携手中国伙伴推动沈阳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华晨宝马是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大东汽车城两大产业集聚平台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的发起者之一。在华晨宝马全国43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中,超过120家位于辽宁,近100家扎根在沈阳。
随着宝马和沈阳新能源产业的提速,采埃孚、亿纬锂能等知名企业正加快入驻沈阳的步伐,配套BMW新能源车型。将来,这一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延长到动力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专业领域。而且,宝马还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比如,宝马在去年与中国伙伴合作,建立了豪华车品牌的首个动力电池闭环回收。
值得一提的是,华晨宝马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是共创和双赢的典范。在关键的动力电池领域,宝马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以及远景动力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需求合同。这三家中国电池企业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总共建设5座工厂,在国际大舞台进一步拓展业务。
带动3万人就业,协同成长
在全力以赴电动化的进程中,宝马还全面支持员工的技能升级和重塑。截至今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的业务实体为超过3万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其中有近26000人在华晨宝马工作。华晨宝马对职业教育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100万元,并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
同时,华晨宝马为员工提供大量面向未来汽车生产的培训,已有超过8000名员工接受了电动化相关作业培训。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新增的2000多个工作岗位中,约半数由发动机生产员工通过技能重塑转岗担任。此外,华晨宝马通过广泛的院校合作项目与中国的年轻人一起创想未来。比如,华晨宝马连续两年举办“黑客松”在线编程大赛,吸引全国超过70所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汽车工业场景。
20年,华晨宝马乘上了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巨浪,实现了共同发展。当下,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是宝马集团的战略方向,完美契合中国产业发展趋势,凭借在中国建立的集研发、产品、供应链、动力电池、电动车生产及回收于一体的新能源车能力体系,宝马集团携手合作伙伴,共创下一个20年,下一个电动化新时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曹志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