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整牙,不用等换完乳牙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5-14 22:06:25

5月15日是世界正畸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正畸你和我,微笑共守护”。如今,整齐的牙齿已成为高颜值的标配之一,重视口腔健康和容貌形象的人们越来越多,家长们对孩子牙齿健康和颜面美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谷妍副主任医师提醒,在门诊上很多家长关心何时能开始给孩子整牙,不少家长觉得换完乳牙再整牙刚刚好,实际上可能错过了整牙的最佳时间。孩子无论是“地包天”还是“天包地”,或是有影响颌面发育的不良习惯等问题,都应当及时就诊,明确是否需要早期干预,做好正畸规划。

图源 视觉中国

小心孩子“打呼”造成“天包地”

很多家长熟悉“地包天”,但另一类“天包地”的颌面畸形也很多。谷妍副主任医师提醒,“天包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龅牙”“小下巴”,这类孩子一般都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就是夜里嘴张着睡觉、流口水或者打呼噜。造成口呼吸原因有很多,比如慢性鼻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等。它们会导致鼻呼吸道的阻塞,出现口呼吸。家长往往发现口呼吸的孩子小时候很漂亮,长着长着就变“丑”了,这是因为口呼吸除了影响生长发育,也确实会影响孩子的“颜值”,孩子下巴越来越往后旋,牙弓狭窄,门牙也会变得越来越前突,因为气流长期未从鼻呼吸道进出,器官用进废退,孩子鼻子也会比较塌。

谷妍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口腔正畸医生干预口呼吸不良习惯,主要是改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扩大孩子的牙弓,为接下来的换牙过程提供牙弓间隙,需要耳鼻喉科的会诊。有些较严重的情况,比如孩子的腺样体或者扁桃体已经肿大到Ⅲ度了,那么即使后面慢慢萎缩,仍然会作为病灶形成呼吸道的障碍物,需要遵从耳鼻喉科医生的建议,不要盲目等待。确保鼻呼吸道通畅之后,正畸治疗就可以把后缩的下巴前导到正常的位置,让孩子的下巴颏“长出来”,改善面型,恢复颜值。“天包地”患儿口呼吸习惯的最佳干预时间是8-10岁,前导下巴的干预时间通常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1年左右。通过早期矫治,有些小朋友即使不拔牙,也能矫治龅牙问题。

图源 视觉中国

矫正“地包天”,有三个早期干预时机

谷妍副主任医师表示,比较严重的“地包天”,或者严重的“天包地”,都属于骨骼畸形的话,需要提早干预。家长可以用手指在孩子的鼻尖和下巴颏画一条线,如果上唇和下唇都在这条线后面,那是正常的。但如果上唇比较突越过了线,那可能是“天包地”;如果下唇比较突,那可能是“地包天”。

地包天的小患者,通常有着睡着喝奶瓶的习惯,或是人工喂养的时候奶瓶的角度不对。理想的喂养姿势是45度的斜卧位,奶瓶角度太高,婴儿吮吸时必须前伸下颌,才能喝到奶,久而久之引起骨骼畸形。

“地包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时候发现,什么时候干预。3-5岁乳牙期就可以进行矫正。由于换牙时期乳牙牙根的吸收,第二个干预的时间点就要等到8-10岁了,这个时候孩子的上颌骨缝还没有闭合,可以戴用功能矫治器或者前方牵引面罩来刺激上颌骨的生长潜力,抑制下颌的生长。第三个阶段就是12-14岁,医生会尝试用牙箍来矫正。极个别比较严重的“地包天”患者,只有等到18岁以后配合正颌手术才能解决问题。

图源 视觉中国

孩子有个“丑小鸭”阶段,整牙与否需要专业判断

很多孩子并没有“天包地”和“地包天”这样的严重畸形,但也有牙齿不整齐、牙缝大等问题,需不需要早期干预呢?

谷妍副主任医师提醒,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进行早期矫治,比如孩子在换牙时期的门牙之间有缝、前牙暂时性的深咬合、牙齿拥挤、不齐这些问题,都是这个“丑小鸭”阶段的特征,不需过多关注,可以等孩子换完牙一起矫正。但如果孩子有因为蛀牙、外伤导致乳牙过早缺失的情况,这是需要干预的。这是因为当乳牙列完整时,正常的咀嚼活动可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并保持恒牙胚在颌骨中的正确位置,如果乳牙过早缺失常常造成恒牙替换异常,比如牙齿错位、牙弓缩短、牙列拥挤等,需要提前做间隙保持器来维持牙弓长度。

一口不整齐的牙齿对口颌系统的局部健康甚至全身健康都会造成危害。牙齿不齐对外貌美观、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谷妍提醒牙齿不整齐的患者应尽早咨询正畸医生,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儿童更应该养成每年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及早治疗。

延伸阅读:

成人了,还能整牙吗?

理论上讲,牙齿矫正没有年龄限制,下到三岁,上到八十都可以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但是,成年人的颌骨已停止发育,牙齿矫正的难度、风险、时间都高于儿童,但是只要牙周情况、颞下颌关节等基础条件许可,仍然可以进行正畸治疗。成人是否可以正畸,可从专业的正畸医生处寻求答案,同时也要对整牙的效果保持合理的期待。

通讯员 杜祥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