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城市起源的秘密,从这些遗址探源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3-10 15:13:09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被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目前正在开展以薛城遗址、昝庙遗址、西街越城遗址为重心的考古项目,加强以往考古成果的研究,完善宁镇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廓清湖熟文化性质,解决南京早期城市起源问题。

地域文明探源已经揭开了一些关于南京人自身的谜题:1951年,在南京江宁湖熟街道发现的湖熟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而特别,是孕育吴国及吴文化的母体,是南京进入文明的重要阶段;1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了“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将南京先民生活史推到距今50万年之前;1997年,在南京高淳区发现的薛城遗址,距今已有6300年左右,是目前南京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17年,在南京秦淮区发掘的西街越城遗址,开启了南京早期城市文明起源的探索……


南京的 CBD、" 宇宙中心 " 在哪?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市博物馆推出的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中,一件来自新石器时代的“大眼萌”似乎给出了答案。据专家介绍,“大眼萌”其实是一件极其精美的玉梳背。玉梳背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高等级玉器,能够代表墓主人身份地位。它的出土地点便位于陶吴昝庙遗址,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

接下来,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将聚焦南京地域文明的溯源和阐释,开展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进一步回答好南京地域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南京力量,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现南京担当,做出南京贡献,以薛城遗址、昝庙遗址、西街越城遗址为重心的考古项目正在进行中,从遗址“出发”,探源南京地域文明。

如何进行南京城市的文明探源?据了解,包括考古、大遗址保护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六大类 26 项。据南京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介绍,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以系统观念为原则,以项目和课题为发力点,将紧紧抓住三年开局起步的关键时间,现阶段重点开展6个方面、20余项南京地域文明探源项目。

通过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将形成一批有南京标识的重大探源成果,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大遗址与考古遗址公园,培育一批学术前沿领军人才。以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深刻揭示南京地域文明特色和历史贡献,彰显南京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特质和重要地位。

比如在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上,将重点推进南朝陵墓群、南唐二陵、明故宫遗址三个国家大遗址,南京人化石地点、明孝陵两个省级大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

在打造考古遗址公园精品工程上,重点建设石头城、大报恩寺、明代宝船厂、明城墙砖官窑考古遗址公园、南京城墙外郭考古遗址公园。

启动文明探源成果展示工程,还将建设考古标本陈列馆、六朝石刻展示馆、宋代贡院遗址展示馆,彰显南京地域文明中的南京文化特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