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走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3-06 17:50:21

扬子晚报网3月6日讯(通讯员 薛小平 记者 王国柱)“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这是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所长、江苏省泰州中学原副校长洪宗礼的评价。3月4日6时48分,洪宗礼因病在泰州逝世,享年86岁。

洪宗礼生前照片。

两次“公开课”

不一样的语文教学艺术

“六十年的语文教学人生,四十年的教材编写,二十年的母语研究。”这是泰州中学语文教研组原组长的张本良对洪宗礼教学生涯的概括。1960年,正值青春的洪宗礼从苏北师专(扬州师院的前身)毕业,前往江苏省泰州中学报到。700多年前,南宋大学士胡瑗在此创办了“安定书院”。

洪宗礼初上讲台之后的一次公开课,讲授的是冰心的名篇《小橘灯》。课上,他使出浑身解数,把大学时写剧本、作演讲、出板报的所有本领全用上了。牛刀小试,自我感觉良好。可课后评估,行家们却说:“精彩则精彩矣,教者成了梅兰芳,可就是忘了学生,丢了‘双基’。”洪宗礼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他在案头重重写下“情操高,教风实 ,教艺精,知识博,基本功硬”这十六个大字。

正当洪宗礼立志扎根教学一线、做一位好教师时,一场政治风暴来袭,教学被迫停止。改革开放后,年近不惑的洪宗礼才重新拿起了教鞭。“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人物速写训练”。这是距离那堂《小橘灯》公开课15年之后,洪宗礼面对全省400多位同行开设的一堂公开作文课。

“你看他(她)像谁?”他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之后,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一位同学,并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出来。二十分钟的静谧无声,同学们都写完了,纷纷登台诵读。一时写人的、被人写的,你言我语、争论不止。洪宗礼沉着自如,相机引导,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兴致勃勃,听课教师们颔首称许。

洪宗礼的教学艺术日益精湛。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1978年起,他陆续在《人民教育》等教育教学报刊发表各类教学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论集两部。

编一套好的语文教材

使亿万学生受益

“多年的教学工作,洪宗礼意识到,相对于蓬勃发展的语文教学形势,手头的教材明显滞后,比如内容陈旧,课文与课文之间缺少关联,等等。”泰州中学文科学习体验中心主任徐国庆告诉记者,年逾半百的洪宗礼开始向教材改革这一“堡垒”冲刺。

熟悉的同行为他捏了一把汗:要知道以前的中学教材都是教育部组织专门班子集体完成的。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要想主编一套试验教材谈何容易?洪宗礼知难而进。他在传统的投影里和新时期的视野中,确定了“坚持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面向绝大多数、顾及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编写体系。

说起“单元合成,整体训练”,徐国庆解释,不同于以往教材,在洪宗礼主编的新初中语文教材中,整本书分四到五个单元,每个单位设定一个教学主题,每单元有四到五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此及彼,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也契合语文教学规律。

一本油印的语文教材,从执教一个实验班开始,洪宗礼踏上了语文教育和教材改革的漫漫征程。从最初组建团队时的十多人到汇聚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200多人的“集团军”,这支“草根团队”通过编研教材,融 入了全国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编制新格局。他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最终经国家审查通过,在全国26省市自治区的600余县市(含北京海淀区)使用,历经37年,发行1.6亿册。这些教材体例科学完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严谨的治学作风

让教材成了“一座丰碑”

张本良印象深刻的是,针对新教材,洪宗礼当年创造性地提出并落实了“三三三”调查方案,向全国30位知名专家、国家级实验区300名骨干教师、3000名使用教材的学生征集意见,以求至善至美。一名外省的初一学生,针对课文某处提出修改意见。洪宗礼接到信件后,认真做了解答,并给那位学生回了信。事后,他还将这名学生信件的内容以及回复件普发给参加教材编辑的每一名编委。

在他所编的教材正在印刷时,有位教师无意中发现《诗经·君子于役》一文“如之何不思”误为“如之何勿思”。洪宗礼马上翻检多种典籍核对,确定无误后,随即派人赶到印刷厂撤下即将付印的版子。专家认为,洪宗礼研究“范围之广、内容之深、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模式之新、成果之卓著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将作为里程碑载入中国语文教育的史册”。

地级泰州市成立后,洪宗礼把目光投向“母语教材研究”领域,探寻世界母语教育的规律。这项研究涉及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大语系28个语种的母语教材,研究成果前后3次整理出版,总字数约为830万字,对全球的母语教育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探索,通过古今比较、中外比较的双重维度,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语文教育改革之路。

2022年10月,江苏省泰州中学迎来建校120周年,由“人民教育家”于漪提议建设的全国首个母语教学与研究博物馆——“弘文馆”揭牌,旨在进一步弘扬和推广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扩大母语教材研究的影响力。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