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2-20 14:12:00

日前,记者乘船经过3个多小时的海浪颠簸,顺利抵达距离江苏滨海港45公里的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陶湾一号”智能网箱平台附近海域。站在船头遥望,这个平台犹如一座“海中城堡”,矗立在海天之间,显得既壮观又神秘。从无人机的视角观看,此平台又像一朵绽放在蓝色海面上的荷花,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陶湾海洋牧场负责人李益指着眼前的平台介绍说,这个项目由滨海县农旅集团投资建设,一期投资4.2亿元,主要建设多功能综合平台、人工鱼礁及其附属配套设施。这个平台现在已经投入试运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盐城市首个现代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对盐城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顶着呼啸的海风,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从不停摇晃的渔船登上平台,顺着旋梯爬上距离海面约16米高的最顶层工作和生活区。李益介绍说,整个平台为座底式结构,采用“荷韵”设计,宛如盛开的荷花。主尺寸76×76×32米,立柱中心间距60×60米,包围水体6万立方水体,主要通过水下监测和自动投饵、洗网等先进设备实现网箱深海鱼类智能化养殖功能。每年循环养殖可实现年产值上亿元。

平台工作人员孙铭浩带着记者对平台的所有区域逐一进行参观。孙铭浩说,平台可以同时容纳近60人,除了正常的网箱养殖功能外,还将开放科普培训、垂钓潜水、商务会议、休闲观光、婚庆典礼、及特色餐饮等项目,成为真正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在集控室,记者看到十多台的电脑屏幕全部打开着,工作人员曹凯正在查看电脑屏幕上一串串数据。曹凯告诉记者:“我们在水下有监测系统,可实时记录牧场水域的温度、流速、流向、盐度、溶解氧等多项指标,360度无死角监控鱼类的生长环境。”他边说边点开一个页面,上面显示当前海水温度8.53℃、盐度29.84PSU、PH值8.45、叶绿素0.56μg/L、溶解氧浓度7.61mg/L……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再点击屏幕上的“查看历史数据”,可见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指标在日、周、月之间的数据变化曲线。“如果发现海底哪个指标低于安全值,屏幕上就会作出警示,提醒海洋牧场出现了‘警情’。你看,叶绿素的当前状态显示为‘偏低’。”曹凯指着屏幕说。

“何时进行网箱投放养殖呢?”记者问。曹凯说,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种数据,并分析不同时段、不同温度的水质,然后请渔业专家确定放养哪些鱼类最适合在这里生长。目前基本确定是海鲈鱼、黑鲪、大黄鱼等鱼类最佳养殖驯化地。预计在下个月,就可以进行鱼苗的网箱投放。

据了解,建设海洋牧场就是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着手,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放养鱼类和贝类种苗等措施,修复或构建适合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通过对生态、生物和生产运营的系统科学管理,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渔业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在平台附近的水底投放了34000空方的人工鱼礁。这些人工鱼礁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孔洞,为鱼类提供繁殖、避敌、索饵、嬉戏的场所,并可以阻挡‘底拖网’等渔具捕捞的伤害。”李益说。

“这么大的平台,你们正常有多少人值守?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轮换?伙食怎么样?平台日常是如何运转的?”记者又向李益抛出问题。他介绍,平台正常有4人同时值守,半个月进行一次轮换。换班时,将可供半个月食用的蔬菜、猪肉、鸡蛋、大米、面粉等各种食材用船带到平台上,放到冰箱里保鲜存放。因此虽然身处茫茫无际的大海深处,但依然可以吃到和陆地上一样的饭菜。唯一折磨人的就是晚上的寂寞,躺在床上,耳边除了呼啸的海风声,就是永不停歇的浪涛声。打发寂寞的主要方式就和家人通过微信视频一番。由于人手少,他们每个人都是业务的多面手,发电、放养、数据分析等各种业务都能熟练掌握。

滨海县农旅集团董事长吕海军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海洋牧场成为践行习近平“两山理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市里号召,充分发挥港口、海洋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紧抓黄海新区快速发展和盐城北部加速隆起的重要机遇,系统谋划向海发展有效路径,实施“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滨海渔业做大做强,成为盐城渔业重镇,助力黄海新区绿色产业集群建设。由农旅集团投资建设陶湾现代海洋牧场,打造滨海人的“蓝色粮仓”,就是滨海渔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跨出的重要一步。

提起今后的发展目标,吕海军信心满满,滨海将全力抢占生态渔业示范发展的制高点,逐步拓展更多的海洋牧场,打造中国首个县级全域现代化海洋牧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现代生态渔业建设先行区、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产业融合示范区、黄海新区渔业转型新高地,基本形成“捕捞向养殖、陆地向浅海、近海向远洋、粗放利用向绿色健康、养殖为主向多产融合、劳动密集向信息智能”转变的滨海生态渔业发展示范模式。扬子晚报通讯员 郭乃军 陈其龙 汪洋 记者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