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聊赠一袋秋
2022-11-30 16:13:54

◇高泰东

图 | 视觉中国

“西来一水绕城流”,汉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老通扬运河)从扬州一路向东跑来,在小城姜堰兜了半圈后,又匆匆忙忙向东奔去。我家就在岸上住,河之阳。小院人家,多石板铺设,我家却如郑板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那年想到种果树。植橘两株,橙黄橘绿,果真是一年好景。然,虽在淮南,毕竟江北,味寡淡,大不如江南。岂料,2016年春两树均未“爆青”,原来,它俩没能挺住1月的连续低温。

植梨,6年树移栽。昔年“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呜呜响”,如今“开满梨花的树下,纺车不再响”,伤感。秋天梨快熟时,来了响声,每天上千架“小飞机”(铜绿金龟子,它的幼虫蛴螬在地下取食花生、山芋)树上降落。梨树成了“国际机场”,一只梨上有几十个!一连3年,“小飞机”如约而至。打药不可取,设施成本昂,只得放弃。

改栽柿和红石榴各一棵,春花秋果5年,病虫低温无烦扰,赏心乐事我家院。

汪曾祺写过“专给大宅门送果子”的叶三,那些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除得四时之先、大、匀、香、甜外,都是“树熟”。柿子从青、黄到橘红都硬似铁,不可食,但便于运输,而一旦深红有味即烂如泥,因而果园的柿子不能让它像小院那样“树熟”,也因此果品店的柿子不及小院的“原味”。

霜降时节,小院的柿子红了,我想到南京的友人。

微信过去:你们在南京吗?想寄一些柿子给你们。又不值钱,为什么要寄呢?我想到5点:一是寄给你们“事事如意”;二是我栽的树;三是姜堰古老土种;四是施的鸡肥;五是树熟。同时发了一幅累累挂果的柿子树图片,既见“蛋”,又见“鸡”。

友人回帖:老同学你好,我们在南京。你家小院里的这棵树太漂亮了,太棒了。树上的果实肯定好吃,我喜欢在秋天吃几个柿子,今年就吃它吧,谢谢你。不过少寄几个来,因为莫同学不爱吃,寄多了我一个人吃不了,坏了就可惜了。

快递后我又发帖:人家的柿子早就摘了,我今天才摘,已经熟了,但还是硬的,放几天就软了。想到一首南朝的诗,稍改今用:摘柿去快递,寄与金陵人。江北无所有,聊赠一袋秋。

次日友人回帖:学兄你好(握手)“一袋秋”收到了,开袋之际,果然秋气扑面,谢谢(合掌)。

一点“柿意”,也能“诗意”,生活真好。

想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王献之《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存世。1600多年过去了,仿佛墨迹未干,橘、梨仍在路上,甜蜜的友情饱满犹在。

原来,古人今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