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于斯人也”还是“是人”吵上热搜第一!70后80后记忆中的“斯人”,历套教材却遍寻不着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0-27 22:02:33

初中课本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自《孟子》的《告子》下篇,是脍炙人口的篇目。千古名句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近日,这一话题被“吵”上了热搜第一。

网友翻遍历套教材

人教社:课本从未出现过“于斯人也”

发帖网友表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中学课本存在几十年了,所有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背过。其中有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自己记忆非常清晰,因为当时课上还联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这个“斯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说,课本上,甚至是古文里,从来没出现过“于斯人也”这几个字。 “难道我记错了?”这位网友查找了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全部都是“是人”。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另有网友也进行了查证,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均为“是人”。

《孟子》。图片来源网络

《四库全书-孟子注疏》。图片来源网络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查阅的结果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70后80后老师:记忆中都有“斯人”

你们印象中的是“是人”还是“斯人”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金陵汇文学校初中部80后语文老师李猛。李猛告诉记者,自从教书以来,不管是人教版的还是苏教版的,课本上都是写的“是人”,然而他记得小时候学的是“斯人”。“不管是‘是人’还是‘斯人’,都是这个人的意思,争论的意义不大。”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70后高中语文老师张小路告诉记者。“这个话题一个月前就有人讨论了,最近还有朋友来问我,不让翻书,要我直接说哪个。说实话,我记忆中是‘斯人’,但不知为何翻遍教材都是‘是人’。”

张老师透露,知乎上还有一位网友曾发表小论文。这位网友问了自己的媳妇,又问了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所有人记忆的都是“于斯人也”,然而,课本上,甚至是古文上从来没出现过“于斯人也”。这位网友蒙了:难道我们时空的“时间线”被扰动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