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起助困 升级“小耳朵”④|用爱守护童年 融合教育同成长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9-07 20:14:27

由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江苏省儿童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益’起助困 升级‘小耳朵’”公益募捐项目,获得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各界力量汇聚,共同托起低收入家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体外机升级的梦想。

为了帮助低收入家庭听障儿童升级“小天线”,听清世界的善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心连心,用自己的方式,为公益鼓劲。为了能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享受无差别的欢乐童年,南京幼儿教师们默默付出,以自己的专业和智慧,为小天使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通讯员 石民 姜耀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海报

小手牵小手,每一次互动时光都是“爱”的教育

4岁的霄霄手持画笔在画纸上画了一朵小花,同岁的乐乐在小花旁,添画了一个可爱的笑脸,两人相视而笑……这一暖心时刻来自江苏省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和南京市红梅幼儿园开展的一次“普特共融”手拉手活动。

霄霄被诊断为发育迟缓,有语言障碍,根据他的医学诊断和教育评估结果,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她还需要定期参加与普幼孩子的融合游戏,学习与同伴交流分享。在角色融合游戏中,霄霄能回应同伴,进行语言互动;而来自南京市红梅幼儿园的乐乐,则学会了与同伴相处中的尊重、耐心和友好。勾勾小手、搂搂抱抱、说说悄悄话......孩子们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情感。而每一场相遇,每一次互动时光,都在帮助孩子们在“爱”中快乐成长。

融合课堂上,江苏省儿康中心小朋友与红梅幼儿园小朋友牵手互动  周鸿鹃 摄

在融合教育探索中,给特殊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支持他们融入普幼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是每一位儿童康复老师不断努力的方向。2021年11月26日,江苏省儿康中心党支部带领中心部分儿童赴南京市佳营幼儿园参加第二届全员运动会。佳营幼儿园是一所体育特色幼儿园,除了在操场上可以进行滚铁环、跳皮筋等民间游戏,幼儿园的教室和走廊也是运动游戏的场所。

有趣的管道、小动物吃果子、蚂蚁运粮……小朋友们在佳营幼儿园老师们的带领下玩得不亦乐乎。活动室、多功能厅、运动楼梯、篮球场、跆拳道室等各个角落,涌现出了“火线英雄”“攀爬达人”“灌篮高手”。佳营小朋友们耐心地向小客人介绍游戏的关键动作,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互助互爱,不断挑战,不断学习。

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普幼儿童与儿康中心儿童共同活动,既培养普幼儿童的爱心,也让特殊需要儿童结识更多的小伙伴,促进同伴间的相互交往。

在佳营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来自江苏省儿康中心的小朋友变身“攀爬达人”

秦淮区男教师联盟走进江苏省儿康中心,男教师们带领孩子们在地垫上玩游戏 周鸿鹃 摄

大手牵小手,普幼教师撑起一片有爱的蓝天

平时见惯了清一色的“小姐姐”,当来自普幼的帅气“小哥哥”现身省儿康中心的教室,小朋友们课堂上格外活跃,他们跟随响亮的哨声踏步,排着整齐的队伍跑步,模仿着小哥哥进行热身运动,一张张小脸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每月两次的秦淮区男教师“互助支教”公益教育系列活动,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受到了江苏省儿康中心孩子们的欢迎。活动虽告一段落,孩子们如今依旧记得大哥哥们温暖的笑容。

孩子们记得中华路幼儿园的王老师带来有趣的小陀螺、磁铁和回形针,带着他们做起科学小实验。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身边的奇妙科学;孩子们记得踩在粉色的地垫上,跟着佳营幼儿园的兰老师做起热身操。兰老师指导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跨过粉色的小地垫,甚至完成了标准的“三级跳”;他们还记得来自佳营幼儿园的吴老师教会自己叠衣服,在小椅子上一起做起勾脚趾和“开飞机”游戏,吴老师还给他们讲绘本故事……

老师们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最亮的星。投身于特殊教育,每位教师都怀着炽热的情怀,更在不断学习、变革与创新。今年1月份,来自秦淮区男教师联盟的6位男老师为江苏省儿康中心的小天使们带来了各种创新游戏,既锻炼了小朋友们的活动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协作能力。男教师联盟助力儿童康复事业的热情和付出,感染了每一位前行途中的康复教师,老师们通过创新活动切磋了教学技能,携手为孩子们托起一片有爱的蓝天。

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爱心送教    周鸿鹃 摄

教育互助常态化,受益的是孩子

为充分吸收优质普通幼儿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障碍幼儿提供更适合其发展的康复教育活动,2019年至今,江苏省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先后与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南京市佳营幼儿园、南京市秦淮区男教师联盟等多家园所、团队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多次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带动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相互了解、互相帮助,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

目前,普幼和江苏省儿康中心已在教师培训、优质课交流、环境创设、儿童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交流。每一次活动中,双方教师团队收获了对儿童专注力、特殊需要等方面的教育建议和措施。这一项“双赢”的举措和公益行为,成为省儿康中心与普幼之间的常态化互助教育模式,最终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教学融通是实施融合共建的关键,教师交流是实施融合教育的保障。”作为支教教师中的主力,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园长董文华向记者介绍,康复教育老师了解特殊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特点,普幼教师则更了解正常孩子的发展轨迹。通过支教的切身体验,老师们找到特殊孩子与正常孩子之间的客观差距,并寻找解决方案,努力缩小差距,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最终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本着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未来我园将继续加强与省儿康中心的合作,开展各项活动,确保融合实效,携手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得知江苏省儿康中心正通过网络平台呼吁,走进各大场所、社区宣传,最大范围扩大“‘益’起助困 升级‘小耳朵’”公益项目的影响力,各家园所也纷纷响应邀请,为儿童康复事业出力。公益行动中,孩子们对爱的表达纯粹又美好。得知升级“小耳朵”爱心行动将帮助低收入家庭听障儿童升级人工耳蜗体外机,听清世界的声音,南师教育(集团)保利紫晶山幼儿园师生雪中送炭,带头捐助1.28万元。这笔爱心款是该园师生亲手制作手工作品,开办后备箱集市,爱心义卖所得。

南师教育(集团)保利紫晶山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会长刘天女士深有感触:“作为家长,我们深深感受到,幼儿园一直坚守着教育的初心,践行‘用爱守护童年’。通过这次有爱的互动,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小朋友们也领悟到爱不是一味地索取,爱是付出,是奉献。公益行动在幼儿们心中深深地埋下爱的种子,生根发芽,将开出有爱的花。”

链接:

https://wap.yzwb.net/wap/news/2423688.html“益”起助困 升级“小耳朵”①| 一起增加“爱的分贝”!让低收入家庭的听障儿童听得更清晰

https://wap.yzwb.net/wap/news/2452065.html“益”起助困 升级“小耳朵”③| 助力听障儿童重“换”新“声”听见善意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