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有我联通| “大喇叭”+“小喇叭”,数字神器奏响乡村“科技之声”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8-24 11:36:33

盛夏时节,山水环绕的徐州市邳州市运河街道庙山村万物葱茏。漫步在田园乡村小道上,高悬在乡村道路两旁的“大喇叭”和田间棚内的“小喇叭”,共同点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数字引擎”。

近年来,中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乡村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在联通公司的科技助力下,庙山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农业生产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对接“云端”,农业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一起来听听庙山村里的“科技之声”。

“小喇叭”有大能量

智慧农业突显“科技范儿”

位于运河街道庙山村番茄种植大棚内,一排排鲜红的番茄正在做“日光浴”,在番茄两旁悬挂着可以智能检测实时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小喇叭”。在这个“智慧农业”基地里,种植户高亮通过手机终端连接“小喇叭”后,就可以对大棚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控。“原来因为天气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时时都要派人过来看着。”无论雷鸣暴雨还是艳阳高照,上百亩的大棚都需要人工实时照看,随着联通公司为村里提供了“小喇叭”设备后,高亮表示节省了近2万的人力成本,同时得益于“小喇叭”对大棚内湿度温度的灵敏监测,还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自从安装了设备,我们再也不用大半夜守田里,人力投入节省了约2万元,加上第一时间控制水分温度等,产量也提升了。”

“小喇叭”背后有“大数据”。庙山村党总支书记王广省告诉记者,田间地头的“小喇叭”连接着数字乡村平台,所有的数据在云端里。“联通公司提供村里安装数字乡村平台的技术支持后,我们村委会随时掌握着种植的信息。”王广省表示,利用平台村委会能够第一时间提醒种植户生虫打药、施肥刨土,养殖户及时收网等“这个小喇叭不仅在田间,更重要的还有在大棚内发挥的作用。”庙山村目前有的大户种植150亩、200亩以上,以大棚种植为主。同时村里还有养殖户养殖螃蟹、泥鳅、水产鱼等,都需要随时掌握住天气信息来收网,“家家户户的种植养殖情况都能在平台里管控到,这给我们村都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田间有神器,水上有“妙招”。昔日的“汗水农业”正变为高产高效的现代“智慧农业”,“小喇叭”与大数据的助力下,庙山村已有100户种植户与50户养殖户使用上了“数字农具”,田间与湖边处处彰显“科技范儿”。

“大喇叭”缩小距离

智慧基层打通“最后一米”

随着数字乡村平台的上线,庙山村在联通公司的“数字助力”下,推动智能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借助数字化管理为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围绕庙山村治理热点、难点、堵点,打造了智慧村务、村级安防、视频会议等一批贴近群众现实需要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庙山村治理和信息惠民水平。

“各位村民请注意,原定于今日下午的村民会议因高温天气改为线上,请各位村民做好防暑工作。”村主干街道悬挂的“大喇叭”里响起一阵广播通知,正是由庙山村村委会文书李艳通过手机操控数字乡村平台,向村民传达的。此时的她正坐在村委会办公室内,而室外地表温度已达60摄氏度。“多亏有这个‘大喇叭’,我们可以及时给村民传达信息。”李艳表示,比起以前挨家挨户通知,或者因为信号原因消息接受延缓,现在展开基层工作通知非常顺利到位,同时利用“大喇叭”还可以第一时间向村民普及惠农政策。

王广省介绍道,通过数字乡村平台连接村各个路口装上的摄像头,减轻了村委会对治安管理的负担。“村以前还成立过夜巡队,一晚上定点夜巡检查好几次,现在通过数字乡村平台,我们在办公室里就可以一览村里边的各个路口、各个点位的状况。”

村内情况有保障,村民自家也有“保镖”。今年,联通公司为家家户户安装了可视摄像头,村民在外用手机就可以查看自家情况。“原来我在上海工作时,总是担心家里面老人孩子的安全情况。自从联通公司给家里面装了监控,我现在人在外面时时刻刻都能看得到家人的生活。”在上海务工近20年的村民胡宗波告诉记者,如今可以通过摄像头与家人通话,可以时刻关注到家人状况后,让他在外工作安心了不少。

让百姓“看”得见是最有力的保障。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基层社会治理正覆盖庙山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时看到村里最新信息、家门口的最新情况……数字技术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被慢慢打通,也将基层治理变为基层“智”理。

变“输血”为“造血”

村集体经济潜力大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只有多举措“造血”集体经济,才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通过我们和联通公司成立农村合作社后,一年下来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王广省告诉记者,通过和联通公司新创新的合作社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益,更为村民种植养殖带来了更高的产值。“我们利用这15万为村里边进行道路养护,以及下水道疏通和路灯的维修,让老百姓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加便利以及舒适,有更大的信心做好产业,留在村里继续发展。”

人心是聚力,更是动力。只有多举措“造血”集体经济,才能汇聚人心,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村委会与联通公司成立的合作社使得村集体经济壮大,也使庙山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多措并举汇成强大合力,庙山村乡村振兴的美丽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在数字+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三个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上再扩容,在工作举措的实和质上再提升,努力向全国性的法治乡村迈进。”王广省信心满满地说到。

记者 林惠虹 王瑞枫 刘娟 谭静

通讯员 马晓燕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