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苏州:“创新发展”驱动数字经济新引擎
来源:议事苑
2022-08-19 09:50:12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经济已由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也是中国经济未来转型和结构优化的关键。

如何充分激活数字经济这个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成为国内众多城市重点关注的目标。8月7日,苏州市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作为经济大市、工业大市,苏州正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增创长远发展优势增添新动能。

苏州市拥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16万家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具备较强垂直整合力的产业链。

同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苏州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制造业是主战场,苏州提出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有6000多家工业企业推进实施了8000多个“智改数转”项目,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平台23个,工业互联网规上应用企业近5000家。

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按下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引资“提速键”,揭牌了中国演艺长三角数字体验中心,集聚高端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助力高新区贯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西门子集团共建长三角工业安全数字化创新赋能中心,打造全国科技与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企业聚集区和极具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高地之一;

高性能通用计算领域标杆企业登临科技在浒墅关经开区设立华东总部,推动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指数级”增长。

构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体系

去年,苏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3300亿元,占GDP比重14.6%,同时,积极布局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

苏州市发改委高技处处长徐鸣涛介绍,《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日前发布,《规划》立足苏州市实际,抢抓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努力实现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目标,高水平构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体系。

《规划》明确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苏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8000亿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3000亿元。

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8000件以上。

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中小企业完成数达40000家。

数字基础设施新基建项目超800个,加快推进国家“东数西算”项目建设,全市新建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平均电能使用效率降到1.25以下,5G基站达37000个以上(全覆盖)。

“一网通用”政务云“上云率”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完整性均达到100%,“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5%,“一件事一次办”项目达30个,“一网统管”城市管理事项覆盖率和城市运行指标数据汇聚率均达100%。数字安全保障和综合能力在国内同类城市中达到领先水平。

逐梦数字经济“新蓝海”,苏州高新区正全力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聚焦发展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四大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先后引进腾讯、中软国际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集聚中国赛宝、南京大学等优势资源,落户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突破5家,获评江苏省首批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入选江苏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

擘画新一轮“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经济周期,苏州乘风而上,将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正向创新强市迈进,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

《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2021年)》显示,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苏州作为GDP总量迈过2万亿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新台阶的城市,正在通过“创新发展”驱动数字经济新引擎。

“十三五”时期,苏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61%增长到3.78%(2021年预计达到3.8%)、跃居江苏省第一。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7.4件增长到68.85件、居全国第五。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江苏省首位,在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七,也是前十名中唯一地级市。

作为中国铸造行业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苏州明志科技公司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发挥行业标杆作用,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牵头打造绿色、智能、高效、共享的产业集群,引领当地传统铸造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协同降本增效,释放更大发展活力。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方式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让广大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苏州擘画新一轮“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全面展开。

作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