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诗人的兴起,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样就把诗歌扩展到大众视野。”近日,曹韵《偷诗歌的人》新书分享会在南京举行,众多诗人、学者围绕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
《偷诗歌的人》2022年5月在南京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短诗为主的原创诗歌作品集。收藏人间的喜怒哀乐与美好情感。作者曹韵是一位网络诗人、作词人,诗歌作品深受网友喜爱。代表作《夜》《将》《当我》等在抖音产生了上千万话题度,被众多读者录音分享。
分享会现场,曹韵谈到了个人感悟,“有一段时间,我连发诗歌都带着矛盾纠结。”他说,有自媒体经验的人都懂。诗歌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类型都有可读性,每个读者的审美也不一一样。接触的声音多了,有时候他会迷惑。他会不自觉地注意所谓的标题,思考什么内容会一眼抓住读者,写什么东西让人一击即中。
可他不想被数据流量影响,想写自己觉得真诚的东西,不想写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更不想写唱衰的东西。只好提醒自己不要在意过分批评和盛赞,要去想一想怎么能做到个人提升。
他也很欣喜看到了自己的变化,“以前我很忐忑把自己内心表达给别人,随着在网络上发布诗歌,写出的诗歌能被更多人看到,更多人喜欢,越来越外向。但同时生活节奏也被网络影响到了。”
曹韵提到自己与诗歌结缘的经历。于他而言,爱上诗歌很神奇。青春时期,高中语文老师把诗人孩子的诗集推荐给他看,让他第一次对诗歌产生萌动。现在他在网络上发表的爆火诗歌,有些也是十几岁写的,“回头看,不一定能看上眼,哪怕是自己写的作品,但觉得幸好的是,它们记录了当下时刻的心情。”怡然自得的时间里,偷得了一点诗意,这也是他给这本书起名为“偷诗歌的人”的原因,“童年短短几年,但是诗歌能够让人永葆童心。所以诗歌确实是生活的艺术。”
来到现场参与讨论的惊竹娇也是一位网络诗人。在他看来,一首诗歌甚至形成现象级传播,全网流量破亿,这得益于新媒体时代的红利。他从小就是一位传统的人,从纸质书开始阅读,喜欢读古,读柳咏、李白的诗。诗歌是在写一个人内心的过程,是在替人发声。人内心抑郁,难以排解的时候,诗歌可以作为一个调养品舒缓开来。他一直坚持写作和分享,也和自身的经历相关。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伤心事,才慢慢地想多写一些诗歌让自己快乐起来。
诗人黄梵说,面对“存在”的时候,哲学回答不了的。恰恰是诗歌能帮助人们留住那一刻。因为在那一刻人们看到自己的精神关注到什么了,诗歌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敏感度,可以为很多人提供一种精神元素。
黄梵并不把曹韵当作网络诗人。他认为从诗歌内容来讲,曹韵也受到了现代主义的训练,学过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有了一定阅历后,曹韵就可以成为一位成熟的诗人。传统诗歌面向的是传统文人,而网络诗歌恰好相反,面向的是无数的人,网络让诗歌走向另一个方向,恰好改变了诗歌转型困难的状态。以往的诗歌创作,一本诗集从写作到出版可能经历几年。而网络诗人想发就可以发。所以曹韵和读者关系比较亲密,他所作的诗歌语调上有一种亲和力,是比较酥软,入口即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孙庆云 通讯员 陆萱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