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力波 | 集齐杜琪峯、徐克等7位香港电影人,没“爆”的《七人乐队》依然令人感动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8-03 17:18:04

在最近热闹的暑假档市场中,《七人乐队》显得有些冷清,截止到8月3日15点,院线上映6天的票房仅破232万。该片致敬香港与香港电影,由杜琪峯、许鞍华、徐克、谭家明、林岭东、袁和平、洪金宝七位香港著名电影人联合执导,还入围过戛纳国际电影节等。

不少网友表示,目前来看,票房“输”了,但7位电影人的初衷,以及风格分明的电影本身,依然令人感动。昨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杜琪峯、许鞍华、洪金宝、袁和平四位导演进行了专访。

并非音乐电影,“7个故事讲述我们曾经历的香港”

对普通观众来说,光看片名《七人乐队》,以为是一部音乐电影。对此,杜琪峯导演告诉记者:“七位导演,每一个人都是主唱!大家各有特色,各自带来一段solo,最重要的是,七个solo讲述的香港故事,是我们曾经历过的香港。它们有共通的情感,无论是来自哪里的人,都会感受到。”

7个单元中,洪金宝的《练功》,源自他的个人经历,讲述天台练功的孩子,如何在严师的监督下苦练拳脚,为此后的闯荡电影业打下基础;许鞍华的《校长》,以她一以贯之的温柔笔触,讲述几位香港小学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将善意传递给学子的故事。

谭家明的《别夜》,以风格化的色彩与视听语言,讲述一对被迫分离的年轻人,在告别前夜的眷恋与难舍;袁和平的《回归》,则在祖孙两代人的亲情羁绊中,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

杜琪峯的《遍地黄金》,在小空间里彰显大时代,茶餐厅里三个小人物的选择、犹疑与下注,折射金融世界里的欲望和人情;林岭东的遗作《迷路》,一改此前硬朗风格,注入导演对故土变迁的叹惋,瞬息万变的城市早已换了几轮景观,无所适从的老人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迷失方向;徐克的《深度对话》则通过几层叙事反转制造惊奇,以荒诞笔触描绘未来世界,娱乐性十足,既是总结,又是展望。

杜琪峯是《七人乐队》的牵头人和监制,他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聊了《七人乐队》的灵感和构思:以香港为背景,以上世纪50年代为起点,导演们以抽签的形式各自领取一个年代,每十年讲一个故事,用胶片拍摄十几分钟的短片,向时代致敬。后来抽到70年代的吴宇森导演因身体缘故退出,所以70年代遗憾空着。

《遍地黄金》杜琪峯:片中三人身上都有我的影子

《遍地黄金》中,一间茶餐厅,三个典型人物,代表香港人激进、冒险或保守、迷茫的不同形态。

“其实我和影片中的三人都很像,都有我的影子,我在2000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时都输了钱,所以感触深刻。”杜琪峯告诉记者,他经历三次以上的金融起伏,好像每次都有很多人被时代的命运操控着。

“遍地黄金”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精准踩点,普通人渴望的是暴富神话,收获的却是神话破灭后的泡沫。杜琪峯有时候就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这么笨,就像股票,每次都是应该买的时候不买,不应该买的时候就买。巴菲特曾经说过’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去贪婪’。但多数人都做不到,还是不要贪婪,也不用恐惧。”

《练功》洪金宝:希望“功夫”可以传承下去

《练功》展现了50年代戏班练功的场景,将观众带回到香港功夫片辉煌与荣光的起点。洪金宝说借助电影,希望“功夫”可以传承下去。

看到片尾会发现,电影讲的是洪金宝的个人经历。洪金宝告诉记者,通过《练功》,他深深回忆了当年的练功时光,“我们那会练功很苦,师父经常在我们出错或者不乖的时候’打飞’我们。我拍这个故事是希望给我们师兄弟这群老人家带来回忆,也希望观众能从中看到一种情感。”

如今的功夫片拍摄大多借助威亚、特效等,而《练功》展现了上世纪戏班练功的刻苦,“拿顶”也是家常便饭。

洪金宝回忆师父于占元说,师父很严,立了很多规矩,自己整整七年都在“练功”,从早上七点钟练到晚上十点半,中间停两次吃饭,吃完继续练,晚上念一会儿书再练,每天都这么过,“但师父也非常伟大,那会都包吃包住,还不用交学费。没有那时跟着师父学功夫,就没有现在的我!”

《校长》许鞍华:77岁还是喜欢拍电影这件事

《校长》风格和基调淡淡的,非常温婉。导演许鞍华告诉记者,很早前就写了一个教师题材的长篇剧本,一直没机会拍,这次刚好抽到了60年代,就将剧本做了压缩。

“我此前没有拍过60年代的故事,而这个时代是我十多岁青春期,整个人生的启蒙时代,我有很多回忆和鲜明印象。”许鞍华跟记者讲述了很多往事,比如那时上下学都是步行,从北角走过,旁边都是海和船,早上很多巴士司机围在那边吃面包;那会香港很空旷,没有大厦,很多地方能看到海,后来全都填了;那会上学,很热的夏天,穿着校服在操场上蹦蹦跳跳……“现在回想来,我觉得那种安静是必要的”。

已经77岁的许鞍华依然在执着地拍电影,她表示,希望休息一年半载再工作,“现在找合适题材特别难,而且年轻一代电影人也出来了,我希望,新一辈电影人可以给我向他们学习的机会。我不是开玩笑呀,不要总让我们这些’老鬼’去教别人,电影领域没有这回事啊。我持续拍电影的动力,是因为我喜欢这件事啊。”

《回归》袁和平:少点动作,这次尝试温情路线

袁和平执导的《回归》有关家庭,细腻温情。《回归》中,爷爷一人留在香港,孙女因考试短暂陪爷爷几天,相处中爷孙从有矛盾有代沟到互相理解,拍得趣味又幽默。袁和平自己非常注重家庭与亲情,“我和片中元华饰演的爷爷很像,就把自己投射进去,参考了我与女儿相处的感觉。”

提到袁和平,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功夫动作片,这次《回归》改走温情路线,袁和平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将惊喜、幽默放到里面,“拍摄中最难的是找景,因为是胶片拍摄,实景的效果最好,我们找了很久,才在唐楼才找到合适的。”

【一些回应】

7个故事拼盘,堪称《我和我的香港》?

回应:重在致敬胶片

“7个故事拼盘,堪称《我和我的香港》”,是上映后不少网友的评价。对此,杜琪峯回应表示,虽然自己做完一部电影后不会再回头看,但《七人乐队》不应被视为《我和我的香港》,它的主题是“致敬菲林(即胶片)”。

“2010年,开始不用菲林(即胶片)拍电影了,但是因为有菲林,才有电影,才有了我们这些导演、演员,这些优秀电影也体现了香港文化。菲林的消失是可惜的,我就萌生出找一班导演,用菲林再拍一次,可能这也是最后一次了。”杜琪峯说,他之前与徐克、林岭东导演合作拍过《铁三角》,也一直想再度合作,就产生了《七人乐队》的想法,“我们这帮老友聚在一起,约定了自由创作。完成片比我想象中好很多,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了导演们对香港深深的情感,以及对菲林的敬意。观众从中也会有自己的理解,无需强求和期许什么。”

7位导演同场竞技?担心票房和口碑吗?

回应:情感是共通的,一起做这件事最有意义

《七人乐队》拥有7位著名香港电影人,但7个故事的口碑不一,票房也不尽如人意。对此,网上声音颇多。

袁和平告诉记者,虽然菲林(即胶片)很贵,但杜琪峯是监制,在制作上导演们是自由的。并且七位导演一起,并不存在谁的故事更精彩什么的,因为大家表达的情感是共通的。杜琪峯也回应表示,不存在7位导演同场竞技,大家根本没想过要比较。

对于电影的口碑和票房,杜琪峯也认为“没什么”,“因为最有意义和有趣的是,我们大家一起做了这件事情。”

香港电影人断层?

回应:新一代需要时间去证明自己

这些年,“港片式微”“香港电影人断层”等声音不绝于耳。

“你看,《七人乐队》的导演们都超过60岁了。再看演员,你能看到的,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啊,也都过60岁了。是不是觉得香港电影没有承接力呢?很显然,是这样的情况。”但杜琪峯表示,他不会太悲观,因为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当下短缺未必代表永远短缺。香港电影的新一代好像还没有很大成就,但是他们需要时间去证明自己。他个人对香港电影还是很期待的,肯定会越来越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