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著名词作家乔羽6月1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乔羽,1927年出生,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等。
1
乔羽的家乡山东省济宁市,是黄河岸边著名的水乡。
他出生的第十天,母亲正抱着他喂奶,突然一枚炸弹穿透屋顶直唰唰地栽到床前,冲起满屋烟尘,幸而是枚哑弹,他和母亲才幸免于难。
1941年,乔羽父亲去世。1946年春天,他正在济宁中西中学读书。因为成绩优秀,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找到他说:“你愿不愿意到共产党办的北方大学读书?”他当即答应。
按照规定必须是秘密出行。乔羽原名乔庆宝,必须给自己换一个新名字。“正在冥思苦想时,看到外面正在下雨,灵感突现,就叫‘乔雨’吧。觉得有点俗,遂又想到‘羽’字,便有一种轻盈飘飞之感浸润心头。我当即告诉那位地下党员:‘我以后就叫乔羽了!’这一叫就是七十多年。”
2
电影《祖国的花朵》拍摄于1954年春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此时27岁的乔羽在中国剧本创作室工作。严恭导演让他来完成电影主题曲。
他一连几天没有灵感。一天,乔羽和女友佟琦在北海公园,和过队日的少先队员一起在湖上泛舟。一船孩子悠悠然划桨的憨态,瞬间打开了他的灵感之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他拉着佟琦连忙上岸,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掏出个小本子赶紧写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也开始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
3
1956年夏天,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接连拍来电报,催他为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歌。
乔羽要来样片,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一天,大雨过后,他发现一群孩子正嬉笑着在水沟里放草船。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他脑海里蹦出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我急忙转身回屋,一口气就把这首好像在心底“储藏”了很久很久的歌词宣泄般地写了出来。
电影导演沙蒙拿到歌词后,问乔羽:“你的这一条大河是指的长江吧?”乔羽回答:“是。”沙蒙说:“好极了,我没猜错。那么既然是长江,为什么不直接写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那样不是更有气势吗?”乔羽理了理思路,说:“长江波浪宽或长江万里波浪宽的确很有气势,但看到长江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人,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这条河水上发生的故事都会和自己息息相关,写一条大河就会让听众感到亲切、自然。”过了一会,沙蒙撂下一句:“就一条大河!”
之后,由作曲家刘炽完成了谱曲,乔羽推荐郭兰英来演唱,这首歌成为流传至今的名曲。
【我的祖国】
4
乔羽有一句口头禅:“量小非君子,无酒不丈夫”。
上世纪60年代,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指挥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如火如荼地排练。
一次,周总理对乔羽说:“听说你酒量不错?”乔羽赶忙回答:“不敢,不能跟您比。”周总理马上吩咐工作人员拿来两瓶茅台,与乔羽对酌,“乔老爷,干!”几个回合下来,两人的酒瓶都空了。从此,乔羽便有了个新的称谓“酒仙”。
周总理逝世后,乔羽亲眼目睹了首都几十万人自发走上街头,哭送总理的悲壮场面。粉碎“四人帮”后,他将压抑已久的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诉诸笔端,写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
5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毛阿敏演唱的这首《思念》,亲切,深情,脍炙人口。
谈起这首歌词的创作,还有一个小故事。在乔羽的记忆中,一只扇动着美丽翅膀的蝴蝶,确曾飞进过他卧室的窗户,他吃惊地凝视着这只可爱的小生灵,不去惊扰它,让它在室内飞了几圈之后,又轻轻地飞走。若干年后,当他创作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思念》时,才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将这个动人细节写进歌词中。
乔羽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采访他时问道:“《思念》中的那只蝴蝶是谁?是您夫人吗?”乔羽当即反问:“我不知道美国的风俗,你们美国男人的夫人是从窗户里跳进来吗?”机智幽默的话语,引来一片开心的笑声。
【思念】
6
1958年,苏里执导《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特请乔羽为影片作词。乔羽赶赴晋东南,来到劈山引水的工地,置身于那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中间,为他们的雄心壮志所感染,不禁诗如泉涌,写出了:“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由著名作曲家张棣昌谱曲。影片公映后,这首歌不胫而走,成为年轻一代的励志之歌,传唱至今;该片被选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影片,陈荒煤称其“是我国农村片中划时代的作品”。
1959年11月,乔羽在南宁整理彩调戏,被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所吸引,便鼓动苏里将它拍成电影。于是,苏里三下广西,和他一起看戏,研读山歌,流连在风光旖旎的桂林山水间……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终于铺排出一个富有悬念的精彩故事,并把影片的样式,定为抒情音乐片。回到长影,住进小白楼,两个拼命三郎拼起命来。一个楼上写剧本,一个楼下分镜头,进行流水作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文学剧本《刘三姐》和分镜头剧本同时脱稿。这部影片的拍摄一路坎坷。开镜不久,就阵前换将;外景未半,苏里双腿被热水烫伤,不得不躺在担架上导戏;送审前又生变故。尽管七灾八难,但令人欣慰的是,影片行世后,赢得盛誉,问鼎《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工奖三个奖项。特别是影片中由乔羽作词、雷振邦谱曲的一首首歌儿,唱醉了天南地北。
1963年,乔羽又应苏里之邀为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作词,创作了那首著名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由张棣昌作曲,郭兰英演唱。这首歌,不仅为影片增光添彩,而且也将太行、吕梁、汾河、杏花村的美丽、神奇传遍了五湖四海。
【人说山西好风光】。
杨宗
资料来源:
乔羽:我和我的祖国;周长行 周晓湘 《中国青年作家报》
乔羽:夫妻之间无理可讲,老得认输;《老年日报》
乔羽与苏里; 曹积三;《文汇报》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