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重点村镇乡村游成假期旅游新增长极,五花八门的乡村博物馆也成为旅游新宠。乡村博物馆留住乡村文化之根,让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并在发展中浸润人心、绽放新光彩。你知道江苏有哪些值得打卡的乡村博物馆吗?一起去看看。
杨树博物馆
“乡村博物馆”咋界定?
博物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等重要职责。我国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热度不减。据国家文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虽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仍高达7.79亿人次。
文博“春风”席卷广袤的中国乡镇和村庄,各地的先进做法和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所谓“乡村博物馆”,很多知名博物馆位于乡村,管理机构在乡镇以下的,被冠之“乡村博物馆”。2022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印发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并从基本定义、建设目标、建设要求、服务要求、运管要求、认定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其中首次提出“乡村博物馆”的基本定义: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位于乡村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可纳入乡村博物馆系列。此外,浙江省文物局还公布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第一批认定名单并授牌。
乡村博物馆长啥样?
据文化产业专家介绍,国内“乡村博物馆”形态脱胎于历代保留下来的宗祠、名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的“村史馆”,后期亦吸收了国外乡村博物馆和家庭博物馆的建设经验,衍生出民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非遗展览馆、大遗址公园、古村落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多元形态。
2022年3月,文旅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不仅廓清乡村文化产业矩阵的潜在资源要素,为乡村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与纯粹的城市文物类、综合类或主题类博物馆不同,乡村博物馆源于乡村,生长于乡村,既承载着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又肩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产业融合等职能。
然而,随着乡村博物馆建设进入快速升温期,各地探索实践案例虽层出不穷,但也暴露出同质化、形式化等问题。因此,专家也提醒,要在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中谨防这样的景象:轰轰烈烈地建,热热闹闹地开,冷冷清清地守,无声无息地关,乡村博物馆未来可持续发展应受到关注。
专家还提出,乡村博物馆建设必须与乡村规划相衔接,与乡村的整体风貌及周边环境相融合,与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及文化需求相匹配,做到依村而生,因村而异,不攀比,不生造,不搞一刀切,更不能以规模决定容量,以数量代替质量。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博物馆条例对备案博物馆是有要求的,符合条件的才可以到省级文物部门备案。乡村馆多数是展示馆的性质,有些不完全具备博物馆功能。关键要看永久性是否能保证,藏品品质如何(图片和仿制居多),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有研究和教育功能。
江苏也有不少特色乡村博物馆
目前第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正在举办中,20余项乡村旅游重点活动,涵盖民俗文化、乡村美食、乡野赏花、田园采摘、康体休闲、科普研学、节庆活动及其他特色主题,广邀市民游客走进乡村,到自然乡野中去、到民俗体验中去,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我省文旅市场回暖复苏。
乡村成了热门旅游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昔日只有城市中才有的博物馆,也在我国星罗棋布的众多乡村中快速崛起,成为振兴乡村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记者了解到,江苏也有不少乡村博物馆引发关注,因地制宜将自身优势发扬光大。比如李巷抗日战争收藏馆、供销社博物馆等,就是许多单位和个人都热衷去打卡的红色基地。红色基因是今天凝聚乡村奋进力量,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溧水围绕红色李巷,打造了包含77处革命遗址的“红色矩阵”。红色李巷已经成为全省、全市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累计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年均培训人员12000多人次。
此外,还有高淳中华绒螯蟹博物馆、泗阳棉花博物馆、杨树博物馆、苏州吴中区陆巷社区博物馆等,大多是免费,走公益路线,适合乡村自驾游,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增长知识。高淳中华绒螯蟹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可以接待参观旅游,但以一些合作单位居多。目前馆里正在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之后将可以安排住宿,实现参观、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杨树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馆里举行了“云观展”活动,端午期间征集来的20多个家庭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亲子时光。
附部分江苏乡村博物馆信息,仅供参考
供销社博物馆
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石山下村
走进展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供销社门市部老式柜台里的商品众多,搪瓷盆、暖水瓶、梳子、香皂、布匹……都散发着浓浓的怀旧风。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及互动式体验,全面展现供销社发展印记与成就,将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供销社文化建设的新地标。博物馆一楼特别设置了“社员食堂”以及“无想田园”农产品公共品牌产品展示展销区,挖掘传统溧水菜式“八大碗”,还原了供销社的老味道。
中华绒螯蟹博物馆
位于南京高淳区青松合作联社
“世界上大概有4000多种螃蟹,这里展示的是各地不同科目的螃蟹标本。”漫步在砖墙镇的碧水河畔,连片蟹塘与青砖白瓦融为一体,高淳中华绒螯蟹博物馆便坐落于此。建筑面积达2268平方米,展示了世界各地螃蟹尤其是中华绒螯蟹生物、医学、文化、饮食知识、高淳生态养殖模式及高淳螃蟹养殖历程等,成为中小学生、养殖户及外地观光参观的科普基地、观光农业窗口。世界上有多少种螃蟹?所有螃蟹都能食用?第一个吃蟹的勇士是谁?高淳中华绒鳌蟹博物馆科普展区会给你答案。走进固城湖螃蟹养殖基地,零距离了解螃蟹养殖小知识,当然还能吃螃蟹。周一闭馆。
盐城三胡陈列馆
位于盐都区鞍湖街道张本村
该馆占地1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整体建筑为徽派风格。由胡启东生平陈列馆、胡乔木生平陈列馆、胡公石书法艺术陈列馆组成。理论家、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家,被称为“党内一枝笔”的胡乔木;标准草书唯一传人,当代著名书法大师胡公石;民主革命先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胡启东都出生于鞍湖街道。为纪念这三位杰出人物,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温党史、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鞍湖街道利用特有的人文资源,以原鞍湖文化站为基础,建设胡乔木生平陈列馆、胡公石书法艺术陈列馆和胡启东生平陈列馆,简称三胡陈列馆。主要陈列三位名人生平资料、使用过的实物等,2012年开馆对外,详情咨询景区,当年创建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泗阳棉花博物馆
位于泗阳县原种场境内迎宾大道南侧
“家家都有种花田,花开花落又一年,花开阡陌如摛锦,花落衣裳尽着棉。”2019年12月10日设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总面积3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主馆面积3200平方米,棉花科研玻璃温室800平方米。展馆主要展示棉花与人类、棉花与经济、棉花与中国、棉花与世界、棉花与泗阳的主题关系,馆内从“泗棉”、“泗抗”、“泗杂”、“泗优”等优良品种,翔实记载了中国棉花引种推广历程,展现了当代棉花育种业的科技进程。
苏州吴中区陆巷社区博物馆
位于苏州市东山镇陆巷古村景区
陆巷社区博物馆是和景区一起的,景区门票65元
2015年4月28日设立的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由一个展示中心和五个主题单元构成,即社区博物馆展示中心和自然生态主题展示、古村落主题展示、江南士族生活主题展示、陆巷民俗文化主题展示、民间工艺主题展示。以完整的明代村落格局和丰富的古建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系统展示江南古村落风貌及生活方式。社区博物馆展示中心以陆巷村委会为主,与社区居民共同制定文化保护、传承计划和措施。
杨树博物馆
位于泗阳县农场境内,紧邻泗阳县城
坐落于中国“杨树之乡”——泗阳县境内的杨树博物馆,占地面积62亩,于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全球唯一的杨树文化展览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平原林海婚纱摄影基地。该馆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占地面积8760平方米,2006年8月开始筹建,总投资近500万元。目前,主馆内设有9个展厅,集中展示杨树引种暨良种繁育资料和实物、杨树文化资料、杨树培育成果以及杨树制品等。馆内有1976年1月定植现仍存活的4株品种对比试验意杨,其中最大一株树高45米、胸径106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6.3立方米,是专家论证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意杨王”。此外,馆里还收藏有三叶虫化石、菊石、胡氏贵州龙、硅化木、硅化玉、玛瑙质地硅化玉等藏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