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特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幕。作为其打造的运河城市系列特展开篇,该馆精心选取洛阳5家文博单位的230余件展品,以白居易诗句串联,再现千年前唐代东都的繁华之景。武则天亲书于升仙太子碑上的飘逸字迹,铭刻了白居易虔诚祷告的石经幢,绚烂夺目的唐三彩,充满异域风情的胡人器具和至今依然矗立在伊洛河畔的龙门石窟,无一不折射出辉煌时代文化与艺术的璀璨光芒。
“顶流”白居易代言,
注入灵魂的文化自信
1400年前,位于河洛平原的洛阳城,在伊洛之水的千里碧波和浩浩荡荡的隋唐大运河滋润之下,成为了隋唐时期最为耀眼的中心。她是大唐的东都,也是女皇武则天的神都,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所交汇而诞生的东方明珠。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如果要为洛阳城寻找一位诗歌代言人,白居易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白居易出生在离洛阳不远的新郑,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洛阳附近,长庆四年(824)他在洛阳买下宅院。大和三年(829)回洛阳定居,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长期生活在履道坊的白居易,不吝在大量的诗歌中描绘洛阳的里坊风情。
“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特展以白居易的诗句为线索,串联起“神都宫阙”“市朝之城”“伊阙佛龛”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背后的暗线也正对应着女皇武则天、诗人白居易、高僧神会和尚的故事。既囊括了洛阳的城市面貌,又由此呈现出运河国际大都会繁花似锦的社会景象。
据介绍,本次展览展品的文物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偃师商城博物馆等。展品均为洛阳地区唐代遗存的考古发掘和征集,其中一级文物丰富,不少还是首次展出。
通过这次展览,观众深深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之绚烂,也能感受到国家的包容。唐代是一个空前包容的时代,胡人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东方的文明中心,他们都享受着这个时代,正是这份包容带来唐人的空前自信,而它们也长久留在每个国人的灵魂之中。
尽览神都宫阙繁华
唐三彩不止“三彩”
自隋炀帝立宫阙、通漕渠、开仓城、建里坊、设市场,之后“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帝里繁华,可见一斑。 展厅围绕“大唐的东都”与“池苑花如锦”两个单元,展示了唐洛阳宫遗址出土的诸多文物。在线刻兽面残石上,云气和花朵的蒸腾中,端列着狰狞的兽面。陶质莲花纹的瓦当,怒目圆睁的脊头瓦,花样繁多的陶地砖,断壁颓垣却犹见凛然生机的宫门石兽残爪,将洛阳城的壮阔与唐人贵胄的自信娓娓道来。
第二篇章重点可观赏大诗人白居易的文物组合,还有唐三彩、胡人器物以及各类绚丽的生活器具。“白居易造”石经幢,是诗人晚年佛教信仰、思想生活的实证。据悉,1992-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对履道坊白居易宅院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察和发掘,“南园”出土的残石经幢,弥足珍贵。经幢为六面体,六面均刻有楷书汉字, 其中一至三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咒语,四至六面刻《大悲心陀罗尼》的咒语及题记。题记部分有“开国男白居易造此佛顶尊胜大悲心陀罗尼”文字,这为白居易宅院的归属和时代提供了直接文字证据。
此外,“扬州百炼镜”“铸镜广陵市”,作为唐代铜镜的重要产地,扬州大量质优工精的铜镜,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此次“回到故乡”,愈发光彩夺目。据策展人介绍,扬州自古盛产铜镜,唐代之时广陵镜名扬两都,特别是龙纹镜,白居易诗中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此次展出的龙纹镜,很可能就是诗中所说的扬州百炼镜。
众所周知的唐三彩原来不只三种颜色。“三”只是个虚数,最常见的颜色有黄、白、绿、紫、褐,而此次展览中呈现的蓝色唐三彩,呈现蓝色的原理是在釉料里加入钴元素,唐代的钴原料主要来自西亚,属于“进口货”,自然昂贵。
“搬来”重量级窟龛
造像艺术“一眼千年”
在繁荣富足的洛阳城,以佛教信仰为主题的造像雕刻艺术,受到善男信女们的广泛支持和推崇。第三篇章以神会和尚塔出土的文物为引子,一件铜鎏金长柄手炉,是仅有的两件带有唐代纪年的出土标准器之一,源于犍陀罗地区,不仅自带香花簇簇、香云弥漫的缥缈气息,更展现了丝绸之路带来的文明交融。伊阙佛龛碑拓片、浮雕摩诃迦叶石像等珍品,让观众得以在展厅中,亲近龙门石窟这座隋唐雕塑造像艺术的宝库,以及书法艺术的海洋。
在展厅三部分的空间设计里,设计团队参考盛唐时期的壁画和文献资料,部分恢复出同时期宫殿、居住空间的建筑结构与内部装饰,龙门石窟的几座著名窟龛也在展厅中进行了复原呈现。
此外,展览组还与相关团队合作,制作了洛阳宫城的建模动画,以大画幅投影的手段进行展示,同时结合序厅的多层宫殿景深装置,“三位一体”地营造了大气恢弘、繁华绮丽又宝相庄严的盛唐时期洛阳城的空间。
通讯员 扬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 方嘉仪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