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法医”秦明:唯一不变的是法医的价值观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5-27 14:22:21

41岁秦明是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法医病理损伤检验科科长、副主任法医师,也是570多万粉丝眼中的“法医秦明”。根据其首部小说《尸语者》改编的悬疑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5月21日登陆优酷播出。这部剧讲述了初入职场的研究生秦明(张耀 饰)为了调查母亲遇害的谜团,在案件推理的过程中变得成熟起来,也逐渐接近一切背后的真相。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他也从“初入职场”谈起。

刚开始写作源于“委屈”

问:这么多演员演过秦明,谁比较像?

答:确实有不少人演过秦明,但他们演的是我们法医工作者,不是我,所以也没有什么原型可像不像。至少从外形上都不像,他们都很帅。剧和书里面的主角,其实大多数还是有一点不太一样的,大多数剧会把秦明塑造成比较高冷、比较严肃的形象,实际上书里面的秦明应该是一个死胖子,比较喜欢插科打诨、性格比较开朗的人,实际上我本身也是这样,我接触的所有的法医,大多数都是这样,可能他们看惯了生死,所以对生活的态度会比较积极。

问:《法医秦明之读心者》改编自法医秦明系列的第一部作品,2022年也是这个系列出版十周年,创作初衷是什么?

答:1998年入学,皖南医学院的法医系。当时还没有文学和影视作品来描述我们这个职业,《鉴证实录》也是1999年才到内地的,我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我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护士,一个劝我当警察,一个劝我当医生,最后折中选了法医。

《尸语者》是我的第一本书,初衷其实源于委屈。刚参加工作,我觉得法医有较高学历,掌握大量专业知识,面对着血腥残忍的现场和恶臭难忍的尸体,这么一份付出多,回报少的神圣工作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但大家都不了解,还有人问我:你是法医,是不是在火葬场上班?不愿意跟我们握手,不愿意跟我们同桌吃饭的人很多。我就觉得可以尝试让大多数人对法医这个职业偏见的眼神,变成崇敬的眼神,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关注法医。同时,也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件,让大家提升对谣言的免疫力。

唯一不变的是法医价值观

问:“法医秦明”这个IP有这么多“秦明”,你觉得这个人物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答:“法医秦明”的IP,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这也是历史原因导致的。我觉得每一个团队都有创作想法,只要是认真的想法,我们都应该尊重。我觉得“变量”很多,人物的外形、性格、处事方式,这些可能都是不断变化的,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法医的价值观。他是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一个职业,他是守护生命尊严最后关卡的职业。所以我也希望,不管是用什么表现方法,让法医这个职业让更多的人看得见,这其实就是我的初衷。

问:出版了13部小说,再往下走会有什么改变?

答:法医秦明在小说里面是逐渐成长的。他从开始的粗心大意,可能到后来慢慢讲究细节,从一开始可能会因为疏忽而出现判断失误,到慢慢地明察秋毫,可以洞穿真相。我写了13部小说,里面只有九部是《法医秦明》系列,还有四部是《守夜者》系列,是独立于《法医秦明》系列之外的另外一个故事。肯定会写下去的,也跟读者们承诺过,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读者,也会坚持下去。变化可能也有一部分会来源于读者的需求。虽然写作手法上没有多大变化,但《法医秦明·万象卷》的个案都会比较散,主线也更突出世间的万象,会突出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说《天谴者》,就会批评社会责任感丢失的现象,比如说《遗忘者》,就会揭露一些腐朽的女德思想。比如说《玩偶》,就会说一些家暴的内容。

问:案子是写不完的,不断有更多想写的?

答:其实我们国内非常高的命案侦破率导致命案的发案率急速下降,现在命案发案率非常低,我们国家绝对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都不想把“之一”带上,至少在严重暴力犯罪上面,绝对是发生率很低的国度。因此我接触的案子也会越来越少,可写的东西也会变少。其实除了写案件,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比如2022年夏天将出版的《燃烧的蜂鸟》,写我父亲那一辈警察的故事,比如说古代法医的故事,都是可以挖掘的。我现在就是选题很多,很难腾出那么多时间把这些想法都实现。、

法医很艰苦,入行需谨慎

问:看到剧中秦明,会不会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的时候?

答: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标签来描述,我觉得初入职场的标签应该是“一脸懵”。因为我刚刚进入法医这个行当,并不是说我大学毕业已经具备了理论基础去接触这个行业的,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利用寒暑假到公安局跟着法医见习。

参与解剖第一具尸体的时候,才18岁,大一刚结束,可以说挺懵的。小城市的法医有的时候在工作中会遇见自己的熟人,就是死者是自己认识的人,那么我就属于运气不好的。参与解剖的第一具尸体就是熟人,是小学同年级的同学,这个我也写在了我的第一本书《尸语者》里面。当时看到的时候可以说全身都是麻木的,大脑一片空白,老师说,你能坚持吗?你要是不能坚持的话,你就回去。我说我必须得坚持,跨不过这个坎儿,以后就干不了这个职业了。这个案子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法医在里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我坚定了当一个好法医的理想。

问:对马上高考的学子们,会鼓励他们报考法医吗?

答:我并不会特别去劝别人学法医,当然本身也很欢迎别人加入法医队伍。法医工作比电视上呈现出来的要苦很多,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有嗅觉上和触觉上的这些冲击,会比较严重。我经常说,法医很艰苦,入行需谨慎,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选择法医,最后后悔,那我岂不是误人子弟了。但我也希望那些通过评估,热爱这份职业里面的那种抽丝剥茧的挑战性和最后破案的成就感的话,我也欢迎这些年轻人加入到我们法医队伍。

问:能否给即将踏入职场的新人一些建议?

答:如果要说建议,我觉得就是热爱。就是你要懂得怎么去热爱自己的职业,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是这样的。像法医这样感觉很神秘,但实际工作一做你发现就是很艰苦。我们经常会说一个名词叫“职业倦怠感”,我觉得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轻朋友们,首先你得找得到职业的闪光点,你才会热爱他。当你做一项工作,对这个社会、对别人有帮助,你就会有自信,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

秦明离开“法医”,一文不值

问:在你看来,影视剧、真人秀等各种形式的科普,给人们的认知带来怎样的改变?

答: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形式,无论是文学、影视剧、真人秀,这些其实是有自己特定的形式,这些形式其实都有固定的受众群体,能通过不同的受众而扩大这个职业对社会面的影响。只要他的初衷是对的,我个人都是非常支持的,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支持。就像我这么胖,我也会去支持《初入职场的我们》这档综艺真人秀节目。我也会鼓励我身边的同行,跟我一样拿起笔来去写自己经历过的这些案件,只要你的初衷是对的,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理解法医这个职业,让民众增强谣言免疫力,让这些善良的人提高警惕,让怀恶的人放下屠刀就可以了。

问:想过未来以监制或是其他身份,参与作品的创作吗?

答:“法医秦明”,除了”法医”二字,一文不值,我不会舍弃这个身份。既然是法医,我就得上班,有日常工作,哪有时间去监制,当然更重要的也是没有这个能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医,再加上一个普通的写作者。磨合肯定是有的,绝大多数的主创团队都让我感受非常深,经常会问我一些法学的具体理论、实操或者是手法技能,包括这部剧的主演,也都跟我加了微信,会经常和我有交流。

问:工作和写作,如何分配时间?

答:就是该上班的时候上班,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平时很多业余的时间我就用来写作,我这个人虽然说性格还算开朗,但是比较宅的人,我从来不喜欢出去跟人家喝酒、打麻将,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娱乐爱好,基本上业余时间都用来写作了,家人也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家里面的一些琐事不需要我烦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