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鸭子的骨灰级玩家”近日突然登上热搜,对于“无鸭不成席”的南京人来说,“斩只鸭子”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记者发现,记录这份南京人的“鸭子食单”来自正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鲜生史》。片子里有南京人爱去的网红鸭子店,老板娘告诉记者,在南京卖鸭子靠口碑,积累的全是老客,街坊邻居zan鸭子都会来照顾生意。
“会吃”的曹雪芹最爱“鸭信”
东坡肘子、糖蒸酥酪、晴雯包、瓜仁油松饼……《鲜生史》聚焦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文学大家与美食之间的故事。其中第八集中谈及,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童年记忆里,有哪些难忘的美食?“之所以读《红楼梦》会馋,那是因为写它的曹公,从小就会吃。”酒酿清蒸鸭子、鸭子肉粥、鹅掌鸭信……从大菜到主食,再到下酒小食,曹雪芹在万千食材中专注讨论了鸭子的多种吃法。剧组来到南京从中山陵、长江大桥,到深入南京的大街小巷,拍出一部“文学家的舌尖”,片子还时不时跳出来讲南京话的演员,代曹雪芹说一说“心声”。
其中,他的最爱是一道非主流菜式“鸭信”。虽然是边角料,但一道菜须得牺牲十多只鸭子才能成就。爱吃鸭舌的老曹还借《红楼梦》里宝玉之口,交代这道菜的最佳食用方式。“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
片中也邀请淮扬菜大师侯新庆出马做“糟鸭信”。“我们淮扬菜的特点是滑嫩爽脆,不失滋味。”入锅水开之后立即关火,用余温焖熟鸭舌,保持低温,才能保证口感。将鸭舌去骨则体现“淮扬刀客”的功夫,只见刀尖轻轻滑过鸭舌,骨肉即可分离。随后糟卤泡之,“江南的糟卤,是沉默醇美的灵魂”。侯新庆用黄酒与酿制黄酒剩下的酒糠,以二比一比例搅拌,静置两天,将过滤出的清澈液体,再加入各色香料煮沸放凉,“灵魂”就对味了。受低温水疗的鸭舌,再放进凉凉的糟卤汁中,浸润4小时。万物皆可糟卤,唯鸭舌不可替代。
风味小菜鸭舌也被大厨们发挥出多种吃法,登上大雅之堂。比如“鸭舌冻”。据侯新庆介绍,就是借鉴镇江肴肉的做法,以低温的方式将糟卤凝结成冻,胶原蛋白冷却后,蛋白聚合锁住水分,最大程度保留鸭舌的质地。“滑嫩的胶质和内里的鸭舌,叠加出细微却多层的口感,鱼子酱的咸鲜,糟卤汁的回甜,定格在鸭舌的丰腴。”
南京人是吃鸭子的“骨灰级玩家”
关于曹雪芹和南京美食的话题,红学家邓云乡说,“爱读《红楼梦》而又爱好中国烹饪的读者,恨不得当年曹雪芹再写一部专讲烹饪的菜谱,根据《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曹雪芹肯定是有这个能力的。”
《红楼梦》以其巨大的文学艺术魅力,极形象地记录了不少烹饪文化的资料。它的记载,是在人物故事的情节中出现的,又是用文学语言描绘的,因而较之食单、食谱,及诗词、游记中所载,更为生动,更加吸引人。
邓云乡认为,《红楼梦》中写到中国烹饪的地方虽多,但不系统,不要说没有一份完整的宴席菜单,能够配套的也很少,详细介绍三五样菜的名称做法的文字也是没有的,因此很难去仿制一桌“红楼”宴。当然除了“茄鳖”,集中体现了中国烹饪制作之“精”。还有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在红香圃摆宴之后,宝玉回怡红院看芳官,柳婶子给芳官送来特制的“小灶”菜。写得十分具体精美,而且汤菜饭点配套。
若论《红楼梦》里的南京美食,能扯上关系的可能就是鸭子。青年学者侯印国表示,清代最有名的食谱当属袁枚在南京撰写的《随园食单》,其中和鸭子相关的美食,就有“野鸭”“蒸鸭”“鸭糊涂”“卤鸭”“鸭脯”“烧鸭”“挂卤鸭”“干蒸鸭”“徐鸭”等九种,“烧鸭”就是一种烤鸭,其做法是“用雏鸭上叉烧之”,而“挂卤鸭”颇具特色,是“塞葱鸭腹,盖闷而烧。水西门许店最精。家中不能作。有黄黑二色,黄者更妙。侯印国笑说,”水西门的鸭子在这时就已经享有盛誉了。”
片中也说到,曹家在南京,前后三代人世袭江宁织造的差事,给皇上的贡品不只丝织品,还有南京本地的风物特产。贡品单子上常写着“宁鸭四箱”,“宁鸭一百二十只”这样的字样。水西门鸭子,盐水鸭,烤鸭,鸭血粉丝汤,八宝葫芦鸭……“对于吃鸭这门学问,南京人早就研读到骨灰级玩家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过长江。”
记录南京网红鸭子店老板最后的影像
说到“头牌”盐水鸭,剧组走访了位于水西门大街的陈家鸭子店。这家三代传承的家族小店,从爷爷到陈小龙,七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用传统做法。陈小龙在片中说,“南京人3天不吃鸭子就难过。”接下来,经他的手,细盐小火炒到牙白,八角花椒的香,在高温中慢慢渗透,之后鸭子们将享受到一次彻底的全身按摩,从外皮到内里,都用椒盐均匀包裹住。腌制只是起手的招式,最终的味道高下,还得依仗卤汁。至于怎么配制,老板陈小龙就笑而不语了,商业机密!卤汁之后便风干,盐卤的味道完全留在肉中。最后的水煮程序,持续低温。如此炮制的盐水鸭入口肌质软润,鸭皮薄处不柴,厚处不腻。
在老南京眼中,水西门鸭子才是真正代表南京味儿的好货。“去年年底,剧组在南京吃了不少家鸭子,最后选了我们家拍摄。”说起自家的“鸭子经”,王娣健谈中透着南京人的爽直劲儿。“我记得12月份还蛮冷的,他们长枪短炮的好多东西,但我们家经常有人来拍摄,还有网红打卡,也习惯了。”王娣表示,之前谢霆锋的美食综艺也来他们家的鸭子店看过。晚上七点,排长队的市民们抢光了鸭子,王娣才有时间坐下来跟记者聊天,四点钟就开始做鸭子的她带着疲惫的神色,忍不住打起呵欠。
王娣告诉记者,今年3月,丈夫陈小龙突发脑溢血去世。回想当时拍摄时的点点滴滴,这部片子里留下了他最后的影像资料。剧组得知消息后,也给她发来了信息。“老陈走了,我又要烤鸭,还要腌制盐水鸭,柜台上还要招呼客人,好多工序我也交给工人,我有点力不从心。” 王娣说,老公去世后,女儿陈彦利“一夜长大”,“从小看我们宰杀鸭子,知道这一行苦,原来也不肯干,现在爸爸去世了,女儿懂事了。我慢慢带她,从熬卤子开始,一定要把鸭子的味道传下去,不能丢。”女儿上班之余学习鸭子的制作技艺,“大概步骤都会了,关键配比还要慢慢调教。”
“卖鸭子赚不了大钱,而且很辛苦,我们只有过年休20多天,平时逢年过节都不能休息。但我们家这门手艺不传下去,可惜了。现在为什么外面鸭子越做越难吃呢?因为老板不会,指望在外面请个师傅,这不行,味道肯定不地道!”守着自家的网红店,王娣没有开分店的想法。“也有大量团购找过来,最近还有快递到上海的大订单,但我们做不了。一天做150只,保证质量和口味。”王娣说,从选鸭子到制作,都马虎不得。
你知道吗?南京人吃鸭子还有很多“习惯”,比如过去人吃咸,南京人口重,但现在鸭子不能太咸,原汁原味之中,口味也在变。另外,不同的季节吃盐水鸭的口味也有分别,夏天卤子调重一点,冬天淡一点。靠口碑和招牌,积累的全是老客,街坊邻居zan鸭子都会来照顾生意,吃的是南京美食,其中还有岁月积淀的情意。
实习生 丁旻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