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年《奇妙的汉字》夺冠,秘籍就是这两本书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5-06 20:00:26

“大家好,我是喜欢读书和诗歌的赵健,我参加节目是想回答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已经不喜欢诗歌了吗?我不相信。” 作为全国首档解字溯源文化节目,湖北卫视《奇妙的汉字》已经播到第六季。5月5日晚,在收官之战的舞台上,南京青年赵健斩获总冠军。

荣膺“解字王”,邀请大家来南京爬城墙

《奇妙的汉字》打破传统的听、说、读、写形态,别出心裁地对汉字展开由表及里、追根溯源的解读,进而打开了一个独特纵深的切口。每期邀来不同年龄、职业、身份但同样热爱汉字的选手,拆解汉字的笔画、部件,品析字音、字意,沿着时光的长河一路探寻甲骨文、大篆、小篆、金文、楷体等文字形态的演变过程与进化思路,也旁征博引历史故事、古典文化对文字的影响与解析,与今天的生活发生情感关联。

赵健此前曾在《一站到底》的舞台上展现博闻强记的基本功,此次过五关斩六将,展现文字功底。比如“翻竹简”猜字环节中,根据“交换的意思”“读音为四声”这两个条件,就猜出这个字为“易”,引发观众赞叹。在比拼“诗词中含有反义字”的环节中,两名选手各自飙诗100多句,最终赵健笑到最后,成为这一季“解字王”。

发表获奖感言时,赵健表示,作为生活在南京的孩子很幸运。“虽然是在武汉录节目,但是还是想邀请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南京,我热爱汉字的起点,就是南京明城墙。如果大家爬南京的城墙,会发现一个细节,几乎每一块城墙砖上都是有文字的。那是当时铸造它们的工匠的名字,代表这块城墙砖已经活了几百年,祖辈们活过的证据通过这些文字传承下来。”

采访中,赵健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参加这个节目的难点在于,没有题库,很难临时抱佛脚,主要靠平时积累。“我参加节目不是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开始,而是之前将近20年的阅读经历,其实都在为节目做准备。”他表示,自己大学学的是戏剧文学,因此面对节目中许多科班出身的选手,比如汉语言文学博士、甲骨文研究的青年学者,还是颇为紧张。能够取胜,可能还在于比赛考验的除了知识面,还有临场反应。“假如重来一次,我不知道还能否发挥好。”

字典不离身,把受用之书讲给网友听

谈及经验分享,赵健表示,从小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翻字典。这次录制比赛,也带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有空就翻翻,总会发现你不认识的字,会产生很多联想。其实,很多汉字可以成对来记忆。比如‘健康’两个字拆开就有不同含义,健是强劲有力,康是通畅平坦,相辅相成的两种状态。”

近两个月来,赵健也在抖音做读书分享的视频,拥有22万粉丝。“尝试把你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我觉得是一种比较受用的读书方法。”他做过读书会,目前还是南京建邺区阅读推广人,“激发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尝到‘甜头’,这种获得感如何量化?讲给别人听,就是成果的一种体现方式。倒逼自己,养成从输入变输出的习惯。”

他还表示,推荐自己读的一些书,希望帮助大家深度阅读,严肃思考。最近推古诗词比较多。“疫情期间,与其都看手机,不如打开一本书。完整读完大部头不容易,不妨读一读古典诗词。篇幅不长,配上解读,大家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阅读,无论是青少年体验国学底蕴,还是对于汉语母语的敏感性养成,还是成年人纾解困惑,都可以在古诗词中找到灵感。”

赵健也会接到一些家长希望给孩子推荐书的反馈。他建议,与其逼孩子多阅读,不如家长们和孩子一起拿起书本,进行亲子阅读。而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在每个成长阶段,找到一两本陪伴自己的“朋友”,一有空就翻翻。“像我五年级读《古文观止》青少年版,一直读到初一,每天看一篇。有些当时并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不断反刍,产生新的阅读收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