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让城市不掩光芒。这个“五一”,盐城人在家门口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央视聚焦“微旅游”走红假期
五一假期,盐城引来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央视影音《第一时间》栏目对中华海棠园科技赋能提升游客体验感的举措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节目报道盐城沿海滩涂、生态文明场景,此外,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对渎上·老西门民国风情街,夜经济活力重现场景也进行了报道。
帐篷搭起来 草坪露营火出圈
“躺坪”成为今年五一最流行的度假方式,荷兰花海、大洋湾、梅花湾等17家景区推出20余项生态游,走出樊笼,幕天席地,只要有一片草地,盐城人就能把帐篷支起来,轻松享受惬意美好。
中华海棠园
大洋湾
黄海森林公园
荷兰花海
九龙口
梅花湾
喜马拉雅野奢帐篷营地
此外,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金沙湖、梅花湾、东台喜马拉雅野奢帐篷营地、盐城外滩城市阳台绿道骑行等生态产品也同样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
盐城外滩城市阳台
非遗文化玩出时尚感
文化为旅游更添诗意和深度,非遗文化近两年火出圈,古老的淮剧、精彩杂技绝活都被盐城人玩出时尚感。
5月1日-5日,“中华淮剧”在抖音、B站、视频号同步线上直播,“古韵淮腔+国潮翻唱”的模式,颠覆了网友对传统戏曲的刻板印象,获赞无数。仅开播三天就收获50000+人次的观看量,精彩仍在继续。
除了线上,线下活动也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江苏淮剧博物馆内,“淮剧周周喜相逢”五一文化惠民活动火热上演。
假日的东台西溪成为游客体验非遗的聚集地,这里因董永七仙女的浪漫传说而闻名四方。来这儿不仅可以亲身感受爱情甜蜜,还能品尝非遗美食鱼汤面、陈皮酒、糖画,欣赏精巧绝伦的非遗工艺东台发绣,舞乐广场上演着川剧变脸、杂技飞斧等非遗绝技,令游客称奇。
盐南文旅发起的“载体商户线上扶持”活动,将欧风花街商户的美食搬进抖音直播间,让市民体验了一把“云逛街”。据统计,直播间观看量6016人次,收到点赞24.19万个,成交订单277单。
据介绍,下一步,盐南文旅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文旅消费”新模式,组织举办多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直播消费活动,让市民感受文旅魅力,体验消费乐趣,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复苏,打造浓郁的文旅消费氛围。
盐城美术馆的新伙伴机器人“盐小美”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导游,她熟悉每一个展品的相关知识,并会不厌其烦地为您进行讲解,当您想了解某位画家或者某幅作品时,不用现场上网搜索,只要向“盐小美”提问,她便可以提供最完整的答案。
艺术街区里,“绿马”“感应千牛花灯”等网红装置首次亮相,吸引不少市民争相打卡。萨克斯、小提琴演奏为街区增添了不少浪漫。
盐城市博物馆“寻盐记”系列活动,推出了时下最流行的“盲盒”,拆出惊喜了解盐城;“寻盐记”手册打卡,循着记忆中的老盐城,解锁历史密码;对话唐宋盐官,寻找博物馆里高颜值的盐官NPC,沉浸式体验博物馆……
多彩夜生活延长假期的快乐
不能延长假期的长度,但可以延长每一天的长度,夜幕降临,盐城人的快乐才刚刚开始。
你可以去夜游,大洋湾、盐镇水街、欧风花街、新弄里、盐立方……你可以去夜宵,唐渎里、竹林大饭店、草市街……你可以去夜读,图书馆、言+买……你可以去夜跑,中华海棠园、盐渎公园……白天能做的事,夜晚也一样可以。
出行见文明 游客成为风景线
主动戴口罩、验场所码、出示行程码……在景区、场馆、饭店等入口处,市民自觉排队,井然有序,文明出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进来的游客,不用我们说,他们就会主动扫码,验场所码、出示行程码。”5月3日晚9时许,欧风花街东入口处,执勤保安指着河边木桥上一排场所码、防疫指南、疫情温馨提示展板说,游客文明出游为他们减轻不少负担。
竹林大饭店入口处“一米线”标识很显眼,“饭店引导大家使用公筷公勺取餐,推行分餐制,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让文明餐饮落地。”竹林大饭店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姥海峰 图片来源:盐城文旅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