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万经之王”的传世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2500年来,历代帝王用它治国安邦,无数文士将相用它修身成事,这是为什么?2500年后的我们,能不能将《老子》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尤其是,当我们努力追求成功时,当我们遇到工作和生活困境时,当我们面对人生逆境时,当我们陷入思想困惑时,我们能不能把这部经典当成生命中的一盏小灯,让它带给自己一点温暖,一点启迪?在今天,我们该如何读经典,又该如何将我们读过的经典学以致用,让经典智慧真正有益于我们的工作、生活?
近日,著名作家、文化学者雪漠携新书《雪漠诗说老子》做客直播间畅谈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与读者粉丝度过了一个智慧与诗意、温暖与启迪的读书月之夜。据悉,本场直播作者带货超过1.2万册,码洋超过78万元,图书登上当当哲学新书榜第一名。
《雪漠诗说老子》今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作者用一首哲理长诗创造性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懂《老子》五千言。全书照应《老子》81章,每一章包括原文、意译、导读、诗说四个部分,结合作者自身生命体悟,用文学的笔法和诗意的想象创造性阐释老子思想和智慧,贯通古今,直击心灵,自由通透,引人入胜。
“如果说《道德经》是葡萄,《雪漠诗说老子》就是酿成的葡萄酒”
直播交流中,雪漠说:“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是葡萄的话,《雪漠诗说老子》就是酿成的葡萄酒。”当然,这一酿,用去了雪漠将近40年的时光。正如他在本书跋中所说:“这样的书,我只有到了五六十岁的现在才能写得出来,因为,少一点人生阅历,我对《老子》的感触就不会这么深刻。”
雪漠19岁开始学习《老子》,到50多岁的时候,觉得能感知到老子的文化脉搏了,才开始解读《老子》。那么,在创作了6辑、200万字的《老子的心事》之后,为何还要写《雪漠诗说老子》?针对读者提问,雪漠说,太长的篇幅当代人不一定有时间读完。为了方便读者透过简短的篇幅便能直接领悟老子心要,于是就写了这本概论性的、精要版的《雪漠诗说老子》,把老子的智慧融汇贯通于一首长诗中。
“用谁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谁都不一定懂的哲理”
同时,雪漠进一步解释说,老子的《道德经》朴素、深刻,但不太复杂,因为老子所处的时代比较简单。但是到了今天这个时代,世界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我们在解读《道德经》的时候,自然会带入丰富的时代内容,如管理、成功、治家、处世等,那么就需要用这个时代喜闻乐见的、人人听得懂的语言,去阐述深奥难懂的古老智慧。用谁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谁都不一定懂的哲理,这需要把老子的智慧完全消化之后,用自己的文字,说出自己体悟到的智慧。《雪漠诗说老子》就是用诗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出深奥的道理。“它萃取了《道德经》的精要和窍诀,带上这本书,生活中你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得到相应的启发。”
雪漠是一位文学/文化双栖作家。《雪漠诗说老子》既有一个作家的才华、感性、诗意,又有一个学者、思想者的深邃,两者合而为一,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部雪漠作品。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曾评价说:“雪漠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作家,他不是只做小文学的,他走向了文化与大视野。他的作品很民间、很通俗、很亲和地直面人人都会遇到的精神困境、人生问题,转向了关怀精神、关怀灵魂。雪漠是一个具有信仰精神的文化传播者,也是一个大爱的传播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美学精神方面,在从中华传统文化里面发掘宝藏方面,雪漠做了很多工作。”
“在精神性传承领域里,我和老子是相通、相望的”
互动过程中,有读者问诗中描绘的与老子对话的场景是否真的发生过。雪漠说:“我们常说和古人有一种神交。神交就是一种文化的、文脉的精神传承。在精神性传承领域里,我和老子是相通、相望的。在这个层面上,我和老子是可以对话的。当我们忘记了自己,进入与道合一的境界,我们会发现,人类的精神是可以超越时空的,这就是精神性的对话。”
雪漠认为,经典的意义在于熏染。“很多时候,文字只是境界的表述和路标,通过它们,你会知道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应对万象,如何过自己的一生,如何确定和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雪漠诗说老子》就是以有形的文字为路标,让读者慢慢地看到经典背后那个无形的境界,慢慢地进入其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