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 邓拓之女邓小岚逝世,马兰村留下这些故事……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3-22 18:14:06

据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前社长和总编辑邓拓之女、《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岚女士于3月22日凌晨在北京天坛医院逝世,享年78岁。据了解,邓小岚是日前在马兰村接受采访时突然摔倒后入院的。

2004年起,邓小岚便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

今年2月,阜平县城南庄镇的44个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

邓小岚1943年生,父亲邓拓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母亲丁一岚是开国大典转播播音员之一,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邓小岚生前回忆:我父母都没有打牌、下棋的嗜好。我经常看到他们在工作之余,把看书阅报和听音乐作为休息,因此我们家的孩子从小也能够较自觉地学习,成绩也都不错。

丁一岚爱唱歌,邓拓在晋察冀日报社时还写过歌词。所以,“父母对我们学习乐器和参加文体活动一向是支持、赞同的,她们兄妹五人有吹口琴、弹吉他的,有学小提琴、拉手风琴的,这使得我们的家庭聚会总是吹拉弹唱,十分欢快”。

邓小岚上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观看了苏联的芭蕾《天鹅湖》,便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表达今后希望能学习芭蕾的愿望。初二时,邓小岚提出到沈阳舞校去考试,到沈阳参加过考试后,邓小岚又因想家流泪,还没有等待复试就回了北京。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工化系,退休前一直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

邓小岚1943年出生在马兰村,父亲邓拓任社长的《晋察冀日报》在1939到1948年的9年间6次驻在马兰。“阜平县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中心,马兰又是中心的中心。”

邓小岚3岁前都生活在马兰村。

1997年,邓小岚和妹妹一起,为了寻找父母的足迹第一次回马兰村,2002年她又跟保定电视台一起回去过一次。“前两次都是匆匆而过,我觉得这样不行,什么也没了解到,以后有机会一定自己去,想待几天都行,想了解什么自己就去看。”

之后,60岁的邓小岚就开始了独自往返马兰村的生活。

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自驾车需要4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在十几年前通往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的时候,早晨8点从北京出发,一路换乘火车、大巴,抵达马兰村时往往已经傍晚时分了。这条路,77岁的邓小岚已经走了17年。

2003年,为给“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立纪念碑。邓小岚“就住那儿了”,没事儿她就去看孩子们上课,邓小岚发现,所有学校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别说国歌了,连一首歌也不会唱”。于是,她便教孩子们唱歌,学校从此多了一门音乐课。

邓小岚会在每月的某一个周末赶到马兰村给孩子们上课,每次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乐器、教材和光盘。

“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冲击,这里面可能没有几个孩子能真的学出来,但是学习让他们的生活里多了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邓小岚说,“我特别向往欧洲的森林音乐会,电视里看过好几回,我希望有一天能在马兰办一个,这里没那么多树,就叫‘马兰山谷音乐会’,到那时孩子们会演奏更多的曲目,而且他们长大了,有可能在音乐上有更多的体会。”

淋浴、太阳能、抽水马桶、垃圾池,除了音乐,邓小岚也给马兰村的村民带去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邓小岚帮着募集26万元,都用在了当地教育上。

臧磊 据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整理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